1. 简单百科
  2.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CollegeofOceanicandearth,XiamenUniversity)是厦门大学二级学院。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历史可追溯至1946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1996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2011年,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成立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下设5个系,开设2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97位专任教师,在校本科生489名;博士生334名,硕士生232名。

历史沿革

1946年,学校成立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

1996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2006年,学院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省级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学院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级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011年,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改组成立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2015年3月31日,学院3000吨级的海洋科考船正式开工建造。

2016年6月21日,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地质海洋学系在翔安校区希平楼正式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下设5个系,分别为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物理海洋学系、应用海洋物理与工程系、海洋化学与地球化学系、海洋地质学系,开设2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97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41人,助理教授13人;有专职院士2人、双聘院士2人、学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5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计划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到96%,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达到77%,有福建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

学科体系

质量工程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福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及视频公开课4门,福建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海洋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洋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及视频公开课:海洋浮游生物学、声学基础、化学海洋学、全球变化—来自海洋的讯息

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海洋生态学、海洋化学专门化实验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海洋科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

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教学成果

2017年,学院曹文清教授领衔完成的《大海洋教育观下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素质提升新探索》项目获2017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以及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重点学科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海洋科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海洋科学

学科授权目录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海洋科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海洋科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海洋科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技术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技术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工程实验室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其他省级科研平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科研平台2个,大型野外试验站4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环境与生态学院共建)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机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海洋氮循环与全球变化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海洋环境生理与毒理学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海洋碳循环创新研究团队

福建省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海洋生物制备工程实验室

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海洋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其他省级科研平台: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特色水产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共享平台、福建省特色水产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共享平台

市级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海湾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其他科研平台:“海洋碳汇与未来地球”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海洋观测技术研发中心

科研成就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涵盖973项目、863重大项目、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重大研究计划课题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及其与物理海洋的耦合、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海洋监测与管理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积累,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获省部级奖励26项,发表SCI、EI、ISTP期刊收录论文600余篇。

2016年1月,学院焦念志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储库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中心左侧绿色图案部分代表地球上的陆地,其形既像一枚树叶又像一只海豚,寓意地球上的生物;右侧蓝色图案部分代表地球上的海洋,其形状环抱左侧绿色图案,寓意海洋孕育生命;中间红色实心圆代表太阳,寓意阳光普照万物;整体图案由红绿蓝三原色表现,由太阳、陆地和海洋构成,寓意自然万物和谐共生。

精神文化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了2017年海洋歌王赛等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2017年“新生杯”学生排球赛、翔安校区厦门大学第52届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竞赛活动。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