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黎明
一部精细刻画中国中产阶层生活状态以及思想文化的长篇
欲望的追逐,价值的承诺,自我的反思,在复杂矛盾的物质世界中如何逃脱心灵的困境,何处寻找爱情和婚姻的归宿
主要内容
“千禧年”,北京市,亮马河一带,外宾以及衣着光鲜的白领在这里成群地出没着,构成了一个繁忙和 繁 华的美丽新世界。马达和周瑾孕育于校园的爱情以及经营多年的婚姻出现了裂痕,两人也在这个“美丽新世界”中渐行渐远,肉体和精神都沉浸在无限欲望的追逐之中无法自拔。对爱情充满了幻想的两个人,决定开始寻找新的归宿,而象征两人爱情的美好信物---盛开的花儿也随之枯萎、衰败,花仙子也悄悄等待着爱情的复苏、重生......
编辑推荐
★一部精细刻画中国中产阶层生活状态以及思想文化的长篇
★欲望的追逐,价值的承诺,自我的反思,在复杂矛盾的物质世界中如何逃脱心灵的困境,何处寻找爱情和 婚姻的归宿
这部小说描写了千禧年前后,发生在北京的一对年轻的夫妇之间的故事和他们周围的人的生活变化,这些人形成了一种紧密的社会关系。他们大都是传媒人,他们都活动在北京的全新商务区东三环和亮马河一带,是承受现代北京都市生活的巨变的当事人。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建立与分崩离析,是这部小说涉及的重要主题。而这部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将花卉以各种形式出现于人物的生活中,花卉知识是这本书的“插花”部分。一些魔幻的情节是现实派生出来的产物。北京市大都市仍旧是小说人物活动的背景,甚至扩大到了上海市和广州市。肉体的狂迷和精神的追求,是这部小说的动作与灵魂。
这部小说夹杂的一些魔幻情节和花卉知识以及那一年重要的社会新闻,成为了小说抵抗时间和遗忘的方法,既是关于北京城市生活的逼真描绘,又是一个时代的备忘和缩影,引发了我们关于城市生活和情感困顿的无穷思索。
名人推荐
邱华栋的长篇小说新作《花儿与黎明》是典型的中产阶层小说。小说异常敏锐地表现了正在高速崛起的中国新中产阶层的日常生活经验。它以一种精细的笔触勾勒了中国城市日常生活的种种面向,凸显了中国中产阶层文化的特殊状态,也最好地表现了它的种种矛盾和困惑。
邱华栋对于这种生活的表现也充满了异常复杂的矛盾性。一方面他异常地迷恋这种以消费为中心的中产阶层生活,用一种充满同情和迷恋的调子来表现这种生活的魅力和趣味。中国中产阶层的前冲式的面向未来的无限渴望和期待被邱华栋表现得格外真切。但另一方面,邱华栋也发现了中国中产阶层生活的严重的不安和困惑。他们一面沉迷于无限的对于成功和消费的追逐;另一方面却仍然期望一种价值和承诺。作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最为有力的表现者,邱华栋将这种矛盾性表现得异常有力和具有创造性。
——张颐武
邱华栋笔下的人物不一定生活在都市的前沿,他们更多的是实实在在地生活在都市中,经历着都市里的一切现实,当然,也会面临一般人所经常面临的快乐和不安,希望和绝望。我觉得,这样的写作有着更为诚实的面貌。《花儿与黎明》进一步强化了这个时代性的困境。为什么爱情一旦走向具体实在的生活,马上就会显露出它脆弱而不堪一击的面貌?难道爱情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而不能付诸现实?
当邱华栋也在《花儿与黎明》的最后小心翼翼地收集温暖的碎片来缓解沉闷、灰暗的生活时,我确实知道,他是在艰难地为个人悲壮的生存寻找新的空间和可能性。这几乎是希望破碎之后,生活留给我们的仅有的慰藉了。它坚韧而庄严,令人难忘。
——谢有顺
作者介绍
作者/邱华栋
著名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北京时间”系列(《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的黄昏》)、《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骑飞鱼的人》《单筒望远镜》,中短篇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把我捆住》,散文集《绝色喀纳斯》,书评集《和大师一起生活》,建筑评论集《城市漫步》,诗集《花朵与岩石》等。多部作品被译成法文、德语、日语、韩语、英文、越南文等。
丛书其他作品
《正午的供词》
《白昼的喘息》
《教授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