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典当业展示馆
典当业展示馆,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马路的展示馆,原为从事典当业的德成按。典当业展示馆为与民间合作的博物馆,是文化会馆的一部分。其房产属私人物业,管理则由澳门文化局负责。
简介
德成按是民国六年开设的一间当铺,原为澳门富商高可宁之物业,这间当铺的格局无论外形建筑设计,内部陈设的安排及典当记录的工具和程序等,均按民初时期中国当铺的基本模式而设置。
典当业是一门古老的行业,在世界各地均存在典当业。澳门的典当业历史悠久,在本澳昔日的经济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清未民初时更加是成行成市。
如今,这些古旧当铺已成为历史陈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为保存澳门的历史文化,特将「德成按」维修整理,恢复昔日当铺的面貌,供市民及游人参观。
历史
“德成按”是民国六年(1917年)开设的一间当铺,原是澳门富商高可宁的物业,是澳门现存结构较为完整的当铺建筑。当铺由当楼和货楼两部分构成,其建筑设计及内部陈设均具有民初时期中国当铺的基本模式和特点。为保存澳门的历史文化,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对“德成按”进行了维修整理,并设立典当业展示馆。展示馆于2003年3月21日揭幕,是澳门首个政府与民间合作的行业博物馆。
典当业的经营方法
典当业是一门古老的行业,在世界各地均存在典当业。在中国,古已有之,据数据记载其历史已超过一千五百年。
澳门的典当业在全盛时期可以分为「当、按、押」三种。三者中以「当」的经营资金及规模最大及最雄厚,当期可长达三年,利息的计算属最低。
「按」的经营资金则次之,当期为一或两年,利息比「当」稍高。
最后一种的「押」在三者中的经营资金可谓最小,当期只有四个月至一年,利息则比前两种高。
「押」的利息虽然比「当、按」为高,但抵押物品所得的金钱较多,因此成为赌徒或急需现款的人士经常光顾的地方。抵押的物品一般是手表、首饰、墨水笔等,这种现象与今天的按押店所受的抵押品不相伯仲。
当铺的货楼
旧式的大当或大按通常在相隔一长形冷巷的当铺后面建有多层货楼。为了保护受押的物品,建筑物的结构要求比较坚固,因此其外形与其它建筑物有所不同。
楼内除设有大夹万,贮存贵重饰物外,更摆放各种多层货架,存放典当货物。而货楼则建成楼一样,其墙基用花岗石砌成,中间还隔有钢板。墙壁特别厚,均用青砖筑砌。货楼每层四面开设狭小类似「枪眼」的铁枝窗口,窗的四面均用花岗石砌成。整座货楼的建筑设计,务求达致防火、防水、防盗和防土匪的效果。
澳门典当业的兴衰
澳门的典当业早于清代已经存在,到了清末民初,当铺的开设,更是成行成市。典当业的发展,令澳门出现大小不一的当铺。澳门政府为了规范这个行业,于1903年12月26日订定了《澳门市当按押章程》的规章,规定开办当按押店铺的各种事项和保障该行业与典当对象的物主利益。根据一些文字数据的记载,抗战期间是该行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战争爆发使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不少居民痛失家园,他们为了逃避战火不断涌入澳门,使当时澳门的常住人口从十五万激增到五十多万,由于物资供应短缺,百物腾贵,贫困的市民和难民只能去当铺抵押物件,以应付经济上的燃眉之急。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澳门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银行业的冒起及一些新式押店的应运而生,大大地影响了旧式的典当业。近年来许多古旧的当铺都相继结业,其中「德成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较新式的按押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