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课
研讨课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简短报告和集体讨论来深入探究特定专题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在欧陆法系国家较为普遍。
教学步骤
研讨课的教学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四个阶段:
1. 教师宣布讨论主题,并提供基本背景信息,但不对学术观点进行评价,以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
2. 学生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如黑板、网络、多媒体课件等,分享他们的观点或研究进展,展示个人的学术水平及综合素质。
3. 在此环节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向报告者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或者请求报告者澄清或阐述某个观点。
4. 最后,教师会对讨论进行简要总结,对学术争议保持开放态度,促进课堂上的自由学术交流。
教学模式
圆桌研讨式
圆桌研讨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性和课堂参与度。教师首先传授基础概念,随后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学生在研讨会上轮流发言,分享研究成果,教师则提供必要的文献支持和指导。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它更适合小班教学,因为大班级可能无法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参与。
小组报告式
小组报告式教学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自行规划研究项目并撰写报告。最终,教师根据小组的整体表现为每个成员评分。虽然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技能,但也可能导致少数成员承担过多的工作,而其他人则较少投入。
师生角色互换式
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他们负责讲解指定的章节或专题,而教师则担任监督和评估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探索和表达能力,也为未来有意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然而,由于准备工作耗时较多,且个别学生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兴趣甚至缺课。
参考资料
《研讨课》.便民查询网.2024-10-25
研讨课.有道.2024-10-25
研讨课.有道.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