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秋茄树

秋茄树

秋茄树(拉丁学名:Kandelia candel (L.) Druce)是红树科秋茄树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米;树皮红褐色;枝粗壮,有膨大的节。叶片椭圆形、矩圆状椭圆形或近倒卵形,叶脉不明显;托叶早落,有花,花具短梗,花萼裂片革质,花后外反;花瓣白色,膜质,雄蕊常数,长短不一,花柱丝状,与雄蕊等长。果实圆锥形,胚轴细长,几乎全年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生于浅海和河流出口冲积带的盐滩。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琉球群岛南部。喜生于海湾淤泥冲积深厚的泥滩,既适于生长在盐度较高的海滩,又能生长于淡水泛滥的地区,且能耐淹。

秋茄树树皮含单宁。材质坚重,耐腐,可作车轴、把柄等小件用材。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树皮平滑,红褐色;枝粗壮,有膨大的节。叶椭圆形、矩圆状椭圆形或近倒卵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顶端钝形或浑圆,基部阔楔形,全缘,叶脉不明显;叶柄粗壮,长1-1.5厘米;托叶早落,长1.5-2厘米。二歧聚伞花序,有花4(-9)朵;总花梗长短不一,1-3个着生上部叶腋,长2-4厘米;花具短梗,盛开时长1-2厘米,直径2-2.5厘米;花萼裂片革质,长1-1.5厘米,宽1.5-2毫米,短尖,花后外反;花瓣白色,膜质,短于花萼裂片;雄蕊常数,长短不一,长6-12毫米;花柱丝状,与雄蕊等长。果实圆锥形,长1.5-2厘米,基部直径8-10毫米;胚轴细长,长12-20厘米。花果期几乎全年。“胎生”植物:秋茄树

秋茄树的种子成熟后,几乎没有休眠期,就在果实中萌发了。先是胚根突破了种皮,从果皮中钻出来,然后胚轴迅速生长,和胚根一起形成一个末端尖尖的像榛子一样的东西,好像荚果在枝条上面。当幼苗长到大约30cm左右时,就从子叶的地方脱落,离开了母体,成为一棵新植物。这个特征在佛手瓜红树科,红橄榄,蔓九节,桐花树等植物身上均可见到。

秋茄树是常见的红树科植物,别名叫水笔仔,分布甚广,西起印度西部和东部、缅甸,穿越南中国海一带地区,东迄华南及日本南部。该种植物首先于印度马拉巴尔发现,并于一六八六年由van Rheede命名为“Tsjerou-kandel”。由於其下胚轴像一枝蜡烛,分类学之父卡尔?冯?林奈 (Carl Linnaeus) 将其命名为红树属 candel (拉丁文“candel”一字指腊烛)。之后,Kandelia candel一名一直沿用至最近,并被视为秋茄属的单一品种。

产地生境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生于浅海和河流出口冲积带的盐滩。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琉球群岛南部。模式标本采自马来西亚。

种类分布

根据最近研究分子分支地理区系(Huang \u0026 Chen 2000;Chiang et al., 2001)、染色体数目、生理适应能力以及叶结构解剖所得,植物学家发现秋茄树按地理位置可清楚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群,两者以南中国海为分界线。南中国海以南及以西的种群(即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以至加里曼丹岛北部的种群)属模式标本,继续沿用原有学名Kandelia candel;至於南中国海以北的种群(即越南北部、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福建省、台湾及日本南部的种群),则由Sheue等(2003)确定为不同的品种,并加以描述,且由於其叶片呈倒卵形(obovate),便命名为Kandelia obovata。过往研究工作显示日本秋茄树(即现时认为是K. obovata的种群)染色体的数目有别于印度的种群(K. candel),据悉日本的是2n=36 (Yoshioka et al., 1984),而印度的则为2n=38 (Das et al., 1995)。此外,就耐寒能力而言,据报不同地区的秋茄树的生理适应能力亦各异。Maxwell (1995) 得出结论,指原生秋茄树(即现时认为属K. obovata的品种)可以御寒冬,而且繁殖力甚佳;但如从文莱泰国移植到同一地点的秋茄树(即K. candel),则只得33%可以扺御寒冬,而在该段时期不会结出果实。秋茄树该种耐寒特性,在日本及中国亦曾有学者指出。上述两种秋茄树除了生理特性及染色体数目有所不同外,亦可按几种可见的形态特徵加以区分。经过初步察看香港特别行政区植物标本室保存的标本,再加上最近野外观察所得,认为香港生长的秋茄树符合Sheue等 (2003) 所述Kandelia obovata的主要特征。因此,香港的秋茄树的正确分类学名称是Kandelia obovata Sheue, Liu \u0026 Yong (Kandelia candel auct. non (L.) Druce)。或许下次你在郊外时可留意秋茄树这些主要特徵,看看是否亦得出相同结论。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跟进,就是为该两种植物订定中文名称。由于目前华语地区(包括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只得一种秋茄树,或许Kandelia obovata暂时仍可使用同一名称,即仍然称为秋茄树(又称水笔仔)。

主要价值

来源:为红树科植物秋茄树的树皮。

功效:止血敛伤。

主治:用于金创刀伤等外伤性出血或水火烫伤等。

性味归经:苦、涩,平。入肝、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一15克。外用:捣敷。

考证:始载于《岭南大学科学特刊三号》。

参考资料

秋茄树.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7-27

秋茄树.中国植物志.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