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正中书局

正中书局

正中书局成立于1931年10月10日,由陈立夫南京市创立,是国民党中央隶属的党营出版机构。1949年,随着中国国民党迁台,正中书局也在台湾落地生根,总部定址于台北市城中区衡阳路20号(正中大楼)。

历史

1933年,陈立夫将正中书局的全部资产捐献给国民党,国民党中央在其基础上进行扩充,并指派叶楚伧、陈立夫等为董事,吴稚晖等为监事(陈立夫为董事长,叶楚伧为出版委员长,吴秉常为总经理)。扩充后的正中书局设于南京杨公井,有营业、编辑和印务三所,并在上海、北京市天津市、汉口、杭州市等地有分局和发行所。

1935年8月,正中书局首先于上海市设置书本批发处;1936年,又相继于武昌长沙市设置书本批发处,并与上海大东书局开封市试办成立联合分局。同时于各省选出具有信用及推销能力之同业,相继成立代理分局,建立了广大的发行网。当年度更筹设上海印刷厂,加强了印制生产力。隔年初,业务逐渐开展,将三民印务局并入改称第一印刷厂,原上海印刷厂则改称第二印刷厂。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二印刷厂分别停工,次年迁往重庆市。1937年,正中书局进行机构调整,设经理室、编审处、业务处,撤销出版委员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中书局发展迅速,很快在当时的出版界站稳脚跟,被称为全国六大书局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正中书局迁往重庆,业务有所发展,在重庆设有三个分局,在桂林市贵阳市宜昌市等地也设有分局,在昆明市广州市等地派有专员。1938年,正中书局成立香港办事处,就地印刷再版图书以满足华南各地消费需求。

1941年,为解决纸张短缺问题,正中书局收购嘉定兴蜀造纸厂,改名为正中造纸厂,以稻草造纸。1942年起,正中书局还自制文具。抗战胜利后,正中书局迁回南京市,在全国27个分支机构先后恢复营业。战后正中书局拥有四家印刷厂,——接收的敌伪上海市北平市青岛印刷厂以及原有的重庆印刷厂,拥有印刷机96部,日产汽车公司纸600令。

1949年,正中书局迁往台湾,成立办公室及门市。1953年,政局趋于稳定,各书局纷纷争编教科书,新书局纷纷成立,出版业开始形呈竞争之局面。因应海外华侨广布,正中书局于1949年10月10日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集成图书公司;亦因应各地华侨学校之需求,于1950年起新编南洋侨教版教科书。1968年,正中书局相继于日本泰国成立分公司。

迈入1980年代,为因应现实冲击,在经营理念及方法上,正中书局不仅致力于教科书之编,对于一般普通书投入更多,出版丛书共15类350多种。1985至1986年,《科学月刊》与正中书局合作出版《学生科学丛书》六十种。1990年代,正中书局推行电脑化作业,兴建书库大楼,整顿海外分公司。

2003年,国外财团购买华夏投资公司所持有之正中书局之全部股份,成为正中书局之唯一股东。

经营范围

建立初期,正中书局以编辑中学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为主,后来逐渐扩大到学术专著、民众读物、儿童读物、字典等。除了编印各级学校教科书与大学各科用书,正中书局还聘请学者专家编著各类参考书,并兼以整理中国古籍之印刷发行。

抗战初期,应形势需要,正中书局编印大量战时读物,后仍以教科书、自然科学、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党政要人的著作为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