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舍窑遗址
白舍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南白舍村西侧红土山岗上。起始于晚唐五代十国,兴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趋于衰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为“江西五大名窑”之一。有古窑遗址32座,窑体堆积物20余座,绵延2公里,窑旁遍布瓷片、窑具、垫器、匣钵、炭灰等,遗存丰富,窑址散布于瓦子山、符家山、对门排等处。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白舍窑遗址有古窑遗址30多座,窑体堆积物20余座,绵延2公里,窑旁遍布瓷片、窑具、匣钵、垫器等,遗存丰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舍窑是宋元时期“江西省五大名窑”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十国,兴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趋于衰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古时就有“先有白舍窑,后有景德镇”记载。
《南丰县志》记载:“白舍,宋时置官监造瓷窑,窑数处,望之如山。”
白舍窑是宋元时期“江西五大名窑”(景德镇窑、吉州窑、洪州窑、赣州七里镇窑、白舍窑)之一。
特征
白舍窑以烧制白瓷、青白瓷而著称,另有白色泛黄、胎质较精糙的白瓷和少量影青瓷。制作工艺精湛,有“瓷中之玉”美称。
其产品特征是:
一、胎色洁白细腻,如玉如琢,胎体较薄,质密而坚,釉色白中泛青,晶莹润泽。
二、器物以盘碗为主,还有注壶、盏托、盒子与枕等,壶为瓜棱或八方形,保留有金属器物造型的遗风。
三、器物均为平底或圈足,装饰以刻花居多,莲瓣纹多见;还有剔刻月梅纹的。酱色釉口刻花碗,为其它青白瓷窑所不见。
四、造型、釉色与景德镇青白瓷产品相似,区别是白舍窑器物底部垫饼支烧痕不呈黄褐色。白舍窑瓷种类多为日常生活用品,不乏精致高档瓷器,如莲花瓣温酒壶,弧形葵口划花碟、茶盏等,还有青釉台灯、粉盒、瓷枕、堆塑瓷俑、佛像、祭祀供器、墓葬器等。
地位
古时南丰白舍窑的市场占有额居全国第二,金溪窑居第七。鼎盛时期,白舍窑建有窑口99座,整个窑区绵延2公里,场面异常壮阔。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
在元代蒋祁在《陶纪略》一书中清楚地记载:“谓与景德镇竞争者有白舍窑也”,可见当时白舍窑制瓷工艺水平之高、产销之旺。
历史上也因此把南丰白舍窑与景德镇窑、吉州窑、洪州窑、赣州七里镇窑并称为“江西省五大名窑”。
建国初期,白舍窑遗址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瓷器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与展出。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北宋白舍窑瓷碗、葵口碟、梅花盏,曾在1980年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出土陶瓷展览会”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