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桑蝇子草
斋桑蝇子草(学名:Silene alexandrae)是石竹科心瓣蝇子草的植物,属于中国的特有植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亚灌木状草本,高25-45厘米。茎丛生,直立,分枝或不分枝,上部分泌粘液,有时下部被粗毛。叶片线形,长3-8厘米,宽2-3毫米,顶端急尖,边缘基部具缘毛,中脉明显,后期叶呈刺状。
圆锥状总状花序具数花,常分泌粘液,花梗比花萼短或微长,无毛;苞片卵形,顶端渐尖,边缘膜质,具缘毛;花萼筒状棒形,长20-25毫米,直径2.5-3毫米,被短柔毛,后期上部微膨大,纵脉紫色,萼齿短三角状卵形,顶端急尖或钝,边缘膜质,具缘毛;雌雄蕊柄长8-10毫米,无毛;花瓣白色,爪倒披针形,无毛,瓣片深2裂达瓣片的3/4,裂片长圆形;副花冠片小;雄蕊外露,花丝无毛;花柱外露。
蒴果长圆状卵形,长10-15毫米;种子三角状肾形,黑褐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斋桑蝇子草常生长于灌木丛中,也可见于山沟草丛、岩石缝中,海拔高度约为1250米。
分布范围
斋桑蝇子草产阿勒泰市、哈巴河县、托里县、温泉、伊宁市、昭苏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楼兰等县,分布于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