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殿华
汪殿华,江苏常熟人。民国22年(193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自费赴德国柏林大学药学系深造,参加留德学生理化学会,任某届主席。后转入维也纳大学师从施伯兹(Spath)教授研究贝母分析,担任留奥同学会首届主席。民国25年回国,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防毒处、卫生署技正、专员、代理化验室主任,兼国立药专教授,陆军大学化学战术教官等职。后又任北京卫生试验所所长、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科教授,并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化学系兼课。
相关事件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受命赴前线调查日军施放的毒气弹,检样分析并研制对应的防毒用具,编写《毒烟参考》《化学战剂侦检大纲》,获国民党军委会海陆空军甲种二等奖章。旋又对流行于四川省的地方病(趴病)进行病因调查,证实系食盐中中毒所致,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口的高血压药“芦丁”价格昂贵,汪氏从槐花米中提炼“路丁”获得成功,在国内首先投产。
解放前生平
民国25年回国,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防毒处、卫生署技正、专员、代理化验室主任,兼国立药专教授,陆军大学化学战术教官等职。后又任北京卫生试验所所长、北京大学医学院药科教授,并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化学系兼课。
解放后生平
解放后,历任华东药物食品检验所技术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技正、市卫生试验所所长、市卫生局药品检验所所长、市医药管理局顾问。任职期间,建立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加强药品生产、销售的质量管理,开展出厂检验、进口检验和市场抽验工作,取缔伪劣药品,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汪氏热爱祖国医学,于中药造诣颇深,在所内建立中药研究室任主任,开展中药胶剂、丸类的质量研究,指导菊花油及中药丸、散、膏、丹的药理分析。
主要成就
撰有《中药发展简史》《百年来的药学》《本草新注》等专著,参加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辞海》《香料辞典》等书。曾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分析检验委员会主任,卫生部药典编委员会委员。
参考资料
复旦校园里的“德国老太太”-文摘报-光明网.光明网.2024-01-18
一个参加过武汉会战的德国女子,值得复旦人永远怀念.上观新闻.2024-01-18
毕生热爱中国的德裔犹太人.上海民革.2024-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