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克利福德·柯曾

克利福德·柯曾

克利福德·柯曾(1907年5月18日-1982年9月1日),英国著名钢琴家,原名Siegenberg。柯曾曾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后在柏林师从阿图尔·施纳贝尔,并在巴黎师从瓦妮亚·兰多夫斯卡和纳迪亚·布朗格。他早期以演奏浪漫主义和维尔托音乐而闻名,并积极推广现代作品。后来,他专注于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舒伯特和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作品。他在欧洲大陆和北美洲进行了多次巡回演出。尽管他大部分职业生涯都与德凯唱片公司签约,但柯曾在录音室中不舒服,他生前拒绝发行了许多录音,部分录音在他去世后出版。

个人简介

克利福德·柯曾爵士(Sir Clifford Curzon,1907~1982),英国钢琴家,1919年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师从雷迪,后在古德森班上学习,16岁在伦敦皇后大厅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三重协奏曲而成名。1928年到柏林拜施纳贝尔为师,后又到巴黎受兰多芙斯卡指导,可谓融合了多家长处。柯曾的演奏,善于把刚健的节奏与内心庄严宁静的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的演奏对结构把握能力强,触键中充溢着英国绅士那种优雅,尤以擅长于沃尔夫冈·莫扎特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弗朗茨·舒伯特罗伯特·舒曼的作品著称。其与维也纳八重奏团合作的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Decca 417 459-2),是这个曲目的顶尖版本之一。

人物生平

柯曾生于伦敦,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1923年,柯曾在逍遥音乐会(The Proms)上完成了他的处子秀,在亨利·伍德(Henry Wood)的指挥下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三重协奏曲。1928年—1930年,他在柏林跟阿图尔·施纳贝尔学习。后到巴黎旺达·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和娜迪亚·布朗热(Nadia Boulanger)继续深造。他演出的足迹遍布欧洲美国。1977年被授予爵位。

1931年,柯曾娶美国大键琴家、钢琴家,露西尔·华莱士(Lucille Wallace)为妻。柯曾夫妇没有子女;但他们在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切伯塔利(Maria Cebotari)于1949年在维也纳去世(时年39岁)后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

柯曾演绎的沃尔夫冈·莫扎特弗朗茨·舒伯特最为著名。尽管他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录音,但他对录音技术的排斥人人皆知,他经常禁止一些他认为没发挥出最佳水平的录音出版。早期的柯曾以支持现代音乐闻名;莱诺克斯·伯克利(Lennox Berkeley)的钢琴奏鸣曲即题献给他。后期则倾心于18,19世纪的德奥作品。

柯曾的叔叔是阿尔伯特·科特尔比(Albert Ketèlbey),有一次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荒岛唱片”(Desert Island Discs)中接受采访时柯曾描述他的童年:“小柯曾不爱睡觉,他爱坐在楼梯的缓台上,听叔叔弹钢琴的声音从爸爸的老房子的楼梯井中传过来,所以我第一次听到的音乐就是科特尔彼那些的永恒的旋律。”

指挥和乐团

20, 27:

Performed by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Conducted by Benjamin Britten

26, 23, 24:

Performed by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Istvan Kertesz

专辑曲目

Piano Concerto No. 20 in D minor, K. 466

Piano Concerto No. 27 in B flat major, K. 595

Piano Concerto No. 26 in D major ("Coronation") K. 537

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 488

Piano Concerto No. 24 in C minor, K. 491

1.

Piano Concerto No. 20 in D minor, K. 466

2.

Piano Concerto No. 27 in B flat major, K. 595

3.

Piano Concerto No. 26 in D major ("Coronation") K. 537

4.

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 488

5.

Piano Concerto No. 24 in C minor, K. 491

相关评价

柯曾爵士是一位非常特别的钢琴演家,他有非常出色的技巧且演奏风格高贵,所以能把自己对音乐的创见以细腻的方式去表现在音乐中。他的录音唱片不多,但可明显地感受到他音乐与精神的深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