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采用青石料建造,总高度为3.28米。该经幢被列为河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陀罗尼经幢于1985年8月25日被威县三名农民在县城东南河渠挖掘土地时偶然发现。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北宋时期的宗教信仰、雕刻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形态特征
经幢的整体结构分为十层,其基座为正方形,表面装饰有双层莲瓣浮雕图案。中央部位有一个圆形平台,而幢身则由单块青石雕刻而成,呈现出束腰宝葫芦形状,顶部类似将军头盔,中间部分刻有连续的同心圆纹样,底部则是八瓣莲花底座。在两个幢身之间的各个层次上,都有不同的盖子和台座,形态各具特色。其中,第四层和第七层的幢身为八角碑样式,上面以楷书字体镌刻了《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共计约六千个汉字,这些文字笔画庄严有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
参考资料
威县文物古迹介绍.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11-05
天护陀罗尼经幢.百度学术搜索.2024-11-05
【原】建兴名水古威州--威县.个人图书馆.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