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日记
《护士日记》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由陶金执导,王丹凤、汤化达主演,于1957年上映。
该片根据艾明之的长篇小说《浮沉》改编,讲述了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女青年简素华志愿到边疆接受艰苦锻炼,经过生活的磨练和爱情波折成为优秀的医护人才的故事。
剧情简介
护校学生简素华不顾男友反对,毕业后毅然来到北方的一个工地医务站工作。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简素华立刻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医务站站长莫家彬和护士顾惠英是一对恋人,但成天只顾谈情说爱,对工作毫无热情,工人们因此对医务站的评价也不高。简素华克制困难,忘我工作,受到大家的好评和爱戴,工区主任高昌平在支持她的同时也渐渐爱上了这个工作努力认真的年轻姑娘。在简素华的带动下,顾惠英和莫家彬逐渐改变了工作态度,医务站的工作开始蒸蒸日上。简素华的男友来到工地,强迫简与他一起返回上海市。看到男友如此自私自利,简素华断然与他分手,和高昌平一起继续率领群众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工厂的厂房大楼终于建成了,高昌平和简素华也互相表白了心迹,二人决心一起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奉献青春。
角色介绍
音乐原声
幕后制作
原作改编
1957年,艾明之创作的的长篇小说《浮沉》在《收获》上发表,这部反映支边工人生活的小说受到读者好评。艾明之趁热打铁,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上海电影制片厂也同意将其搬上银幕。由于在创作小说时艾明之就自觉地借鉴了电影手法,所以电影剧本的创作颇为顺手。在小说基础上,他又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人物塑造、冲突设置、结构形式,并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展开影片情节。剧本最初名为《一个护士的日记》,正式公映时改为《护士日记》 。
外景选择
导演陶金带着主创人员到先后到鞍山市、包钢集团、武钢集团等钢铁基地选外景。陶金认为,鞍山作为钢铁之城虽然雄伟,但剧本设计的背景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工业基地,所以鞍山并不符合要求。他中意的是包钢,因为当时包钢正在兴建中,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与剧情相近。
演员人选
一开始陶金曾考虑让自己的女儿陶白莉扮演女主人公简素华,因为她的气质外形与角色很接近。但是,听说曾共事过的王丹凤有意担任这一角色后,陶金毫不犹豫地决定约请她。王丹凤之前在影片中多扮演旧社会受压迫受侮辱的悲剧人物,所以,她对于塑造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女性形象心中没有十足把握,陶金便引导她深入生活,到护士学校学习,到包钢建筑工地参观,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幕后花絮
影片由艾明之根据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浮沉》改编而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积极为祖国建设服务、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女护士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揭示了青年人对生活所应有的态度,具有引导和教育意义。著名演员王丹凤在片中的表演细腻真挚,成功诠释了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片中插曲《小燕子》由王丹凤亲自演唱,深受群众喜爱,被广为传唱。
在拍大风暴的戏时,为了营造氛围,摄制组特地从北京运来一架飞机,然而机身庞大,卡车无法装运,只好动用十多个人从包头站把飞机推到二十多公里的工地,沿途不断引来行人围观。陶金导演鼓励王丹凤亲自演唱插曲《小燕子》,因为简素华是护士不是专业歌唱家,由演员用未经过专门声乐训练的本色嗓音来演唱更符合生活真实。
播出信息
票房信息
截止2024年1月29日,该影片收获票房1万元。
作品评价
该片是一部激发革命朝气的影片,故事本身也具有现实意义。它展现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斗争,展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个人利益与目的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利益与目的的两种观念的斗争。这种革命生活中的矛盾和统一,通过一个极平常的故事表现出来,它具体揭示了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前进道路,从而产生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简素华与沈浩如两个青年形象构成了高尚与卑微、勇敢与怯弱的对比,由于这种对比,简素华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王丹凤的表演生动而出色。该片也成功塑造了沈浩如这个卑微的小人,所用笔墨不多,但淡淡几笔已足够勾画出这个渺小的灵魂。(中国艺术语言研究会会长、剧作家马少波评)
大众评分
该数据截止至2024年1月18日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护士日记 (1957)剧情.时光网.2020-01-08
护士日记 (1957)幕后制作.时光网.2020-01-08
护士日记 (1957)更多资料.时光网.2020-01-08
护士日记.猫眼电影.2024-01-29
护士日记 (1957).豆瓣电影.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