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本词典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双语词典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外国语学院惠宇教授主编,数十名专家学者呕心沥血,历经八载编而成。特邀美国知名学者Charles Crow教授担任顾问,负责审订英文,并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单耀海先生负责审订中文。

编辑推荐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所收条目以语文性为主,兼顾百科,酌录古语和方言。条目分为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条目后的内容依次包括汉语拼音、词类、释义和例证等。《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为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考评委专家推荐词典,收词全面且可带进考场。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孔子学院师生。

特色

●规模宏大,收词齐全,共收条目14万余条

●语文为主,兼顾百科,增收大量新词新义

●功能齐全,大胆创新,率先为所有条目标注词类

●突出搭配,例证丰富,真实典型

●条目编排清晰醒目,便于读者查阅

●汉语拼音规范可靠,严格参照国家标准

●附录内容丰富实用,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目录

前言

Introduction

凡例

A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Dictionary

部首检字表

Radical Imdex

词典正文

Text of the Dictionary

附录

Appendixes

编纂经历

英国18世纪的大文豪Dr.Johnson曾经把词典编纂者的工作比喻成"没有奖励的劳役,即使成功也无掌声".这句话道尽了词典编纂者的艰辛和处境。《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付出了主编惠宇教授十余年的心血,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编纂像《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这样规模宏大、设计复杂的词典,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没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一点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无法完成的。从1994年开始酝酿,惠老师为这部词典工作了十个年头,其中关键的几年,他一天常常工作十几个小时,把一切尽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词典编纂上。2000年,瘫卧在床两年多的母亲去世了,他匆匆赶回去处理后事后,一天也没有多呆,就又返校回到电脑桌前去编词典了。家里人都叫他"工作狂",他对此倒乐于接受,并说:"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做事;做事,生活才会充实,生命才有意义。"连续多年的紧张工作,使他的身体严重透支。2000年11月底,学校为全院教职工组织体检,惠老师起初不愿意去,嫌排队太费时间。只是在老伴的坚持和督促下,后来才勉强去了,结果一查就出了问题:他的肝部发现巨型肿瘤!从此,他开始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同病魔作殊死的斗争,一方面继续为词典编纂尽心尽力。2007年惠宇教授终因癌症医治无效,在西安市去世。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惠老师用心血浇灌出的一朵盛开在辞书园地里的奇葩。

著名翻译家曾东京教授认为,我国汉英辞书的编纂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为我国汉英词典编纂的"前科学期",到了第三阶段,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汉英词典才"渐趋成熟".而这本2004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则代表了我国汉英词典编纂第四阶段的一个里程碑。自出版以来,它被称为市场上首次较全、口碑最好的英汉词典,年销量达两万册左右。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访问非洲国家肯尼亚时,将《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作为国礼赠予肯尼亚友人。在我国诸多的英汉词典品牌中,《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脱颖而出,蝉联2005年和2006年两届高校优秀畅销书奖。

惠宇教授在《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前言中说道:"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工作中碰到一些需要翻译的词语,便去翻阅当时的词典,却往往查找不到。于是自己开始注意收集一些实用而急需的新词语及其英语对应词,以备工作之需,逐渐有了一些积累,渐渐地脑子里形成一个想法:为何不把它们整理成册,以备不时之需?那已经是大约十年以前的事情了。"在编写过程中,惠宇教授追求创新,为了词典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该词典收词方面坚持"宁肯宽一点而勿过严的原则",充分顾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加大了汉英词典的百科性质,使该词典的收词量达到了14余万条。

参考资料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豆瓣读书.20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