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郑公街道

郑公街道

郑公街道于2007年9月组建,2008年1月成立,办事处住址位于郑公街道后郑公一村,辖42个行政村,11619户,39916人,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41.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287亩。

地理环境

郑公街道北高南低,地势总体平坦,全街道范围内海拔最高点为砺阜山,海拔80.8米,面积0.8平方公里,又因山形如铃铛,俗称铃铛山。潍河渠河流经郑公街道,境内潍河长5.3公里,渠河长4.2公里。

历史沿革

郑公街道的由来:《后汉书·郑玄列传》记载:北海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市为玄特设一乡”“曰郑公乡”。自此有了郑公乡这个地名,郑玄的故里一直就叫郑公乡,后因区划调整郑公乡撤销,相继隶属于高戈庄乡、双羊镇。

2007年9月17日,郑公街道组建

2008年1月14日,郑公街道正式运行,由高密、诸城市两市划分42个村庄组成,其中包括原高密市双羊镇27个村、井沟镇7个村,原诸城市相州镇8个村。街道办事处驻后郑一村。

交通

峡山区郑公街道位于峡山区东南部,东临高密市,南与诸城市相连,西靠峡山水库并与安丘市景芝镇相接,北与太保庄街道接壤。荣成—兰州公路(潍胶路)自北向南穿过辖区东北部,省道律南路自辖区南部东西贯穿,县道田注路由北向南沿大圈、小圈、城子一线至高密注沟,环湖路穿过辖区长约22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文化

文物古迹

郑公街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分布众多,其中以郑公祠为主线,星罗分布着龙且冢、韩信坝、张良沟、袁绍墓、凉台遗址等历史遗迹。

辖区内有郑公祠、凉台遗址、古王冢汉墓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灰埠子遗址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泗墓、北甲庄遗址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获批“山东省最美风情小镇”。

历史人文

《后汉书·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於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市,为玄特立一乡,曰:‘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唐皇甫冉《馆陶李丞旧居》诗:“词藻世传平子赋,园林人比郑公乡。”唐李群玉《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诗:“唯应孔北海。为立郑公 乡。”清赵翼《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三:“未便带符韩尉座,已如里改郑公乡。”地名考据《辞源》大事年表记载,元末年山东瘟疫横行,“元末明处山东沿海州县,连年兵荒,瘟疫盛行,兼产红火毒蝇,人口大损,又东海啸,西至济南市、南北巨海、当地村落空虚,至洪武年间始移民垦田”,继续迁入建立成村,,明处本镇迁入者共二十一个村。至清代,迁入者共达二十八个村,据清光绪三十四年《乡士志》载“郑公乡在县西,东界县西隅、东南界务本乡西界青州市安丘市,西南界潍川乡,北界莱州市昌邑市;领社十三,共一百二十五个村,中为坊乡所隔,不相昆连”。 2007年以前,郑公街道前郑公、后郑一、后郑二、后郑三、后店东、后店西、北甲庄、西山甫、东山甫、家村、刘家沟、陈家山甫、西新村、张家院、山前、东新村、潘刘屯、柳家屯、良湾屯、武屯、中岭、前岭、西岭、后岭、前柿子园、后柿子园、于家下坡27个村都是原双羊镇的辖村,后铺、前铺、住王庄、王家辛庄、小圈、大圈、城子7个村是原井沟镇的辖村,新村、北戈庄、后凉台、徐家庄、前凉台、逄家岭、南张洛、尚家庄8个村是原诸城市的辖村。其中以地理特征取名者如:柿子园、中岭、西岭、前岭、后岭、于家下坡。以古建筑取名的有:郑公、后店。

经济

郑公街道成立以来,大力挖掘历史资源,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现已形成南部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中部万 亩有机小麦基地、北部万亩有机林果基地的生态建设格局。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6000万公斤优质蔬菜,远销青岛、上海、北京等地;小麦基地出产烟农-15优质小麦面积达15000多亩、产值达2000万元,同时康成面粉有限公司,加工出产优质面食;有机林果基地分为草莓基地、樱桃基地、板栗基地、葡萄基地、苹果基地、仓方早生桃基地共计5000亩,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出产的早生桃个大味甜,红富士肉厚多汁、板栗油亮香甜、葡萄酸甜可口。工业:现有规模较大的轮胎加工厂一家,生产的轮胎质量好、价格低,厂家信誉极高,很受外地客商的青睐。服务业:街道内历史古迹颇多,其中郑公祠是峡山区唯一一个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辖区内还星罗分布着龙且冢、韩信坝、张良沟、凉台遗址、袁绍墓群等历史遗迹,有良好的旅游前景,将带动郑公街道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017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3万元,比上年增长51.5%;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1763万元、利税1079万元,分别增长8.9%和5.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1万元,增长15.2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5元,增长17.8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