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家镇
鲍家镇地处边缘岗坡丘岭地带,东南部一岭一沟,沟岭伏起,西北部地势平坦,海拔212.9米,位于农安县城东南,距离县城25公里。东接德惠市,与德惠市的同太镇,朱城子镇、万宝镇接壤,西邻前岗乡,北连滨河乡。地理坐标东经125°16′至125°25′,北纬44°12′至44°23′,属中温地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日照2590小时,平均气温4.7℃,无霜期145天,年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积温2.800度,是发展现代工业和效益农业的理想基地。镇政府所在地距农安县城24公里,距长春市60公里。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25031人,镇政府驻鲍家沟。辖王家、双庙、段家、库塘、孟胡、烧锅、双马、孙家、太平、苇塘、小桥、鲍家共12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8月,鲍家镇撤销建制,并入前岗乡,2013年11月,前岗乡鲍家社区正式成立。
行政区划
鲍家镇政府驻鲍家沟。辖王家、双庙、段家、库塘、孟胡、烧锅、双马、孙家、太平、苇塘、小桥、鲍家共12个村民委员会。
辖区管理
王家村[WangjiaCun]双庙村[ShuangmiaoziCun]段家村[DuanjiaCun]库塘村[KutangCun]孟胡村[MenghuCun]烧锅村[ShaoguoCun]双马村[ShuangmaCun]孙家村[SunjiaCun]太平村[TaipingCun]苇塘村[WeitangCun]小桥村[XiaoqiaoCun]鲍家村[BaojiaCun]
历史沿革
在古时候,我国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过着渔牧生活,据载,鲍家范围内各朝均有少数民族活动。舜时东北各地已有肃镇族,是满族的固有民族,以吉林省附近为其根据地。鲍家也为其民族活动、游牧波及地区。公元一九六零年,曾挖出高句丽人用过的炊具和铜钱等物,证实了高句丽人在此地养息生存,高句丽人包括几十个部落,小者千户,大者数千户。
鲍家形成固定人口居住地始于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距今二百多年历史,每逢农历一、四、七为集市,简称鲍家大集,辐射周边近百公里半径范围,已延续近二百多年,经贸繁荣、远近闻名、至今不衰。
民国六年(一九一二年)鲍家划归长春县,全称长春县鲍家区,一九五二年鲍家区划归农安县县,一九六一年建鲍家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为鲍家镇人民政府,镇政府驻鲍家沟,距农安县城24公里,距长春市60公里,全镇总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25031人。辖王家、双庙、段家、库塘、孟胡、烧锅、双马、孙家、太平、苇塘、小桥、鲍家共12个村民委员会。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鲍家镇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鲍家乡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鲍家畜牧大集同样名声显赫,曾在一段时间内,鲍家农贸大集和畜牧大集是整个农安县商贸流通业的品牌代名词,周边市、县、区的买家和卖家为了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均起大早提前进入畜牧交易市场,久而久之形成半夜交易的现象,每集凌晨街道上马蹄声声、汽车轰鸣、人人声鼎沸,被当地百姓戏称“鬼集”。
2001年,鲍家镇实现GDP25.118万元。粮食总产量7.2万吨,农民人均收入2520元,多种经营、畜牧业和民营企业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格局,一跃成为当时全县农业、畜牧、商贸强镇。
2005年8月,鲍家镇并入前岗乡,已经撤销。
2012年9月,前岗乡新任党委书记邵本龙上任后,发现鲍家被撤并后商贸依然繁华,街道商铺寸土寸金,从尊重经济自然发展规律、合理引导发展走向的角度,将原鲍家镇列入全乡重点发展规划。
2013年7月,农安县新任县委书记周贺同志亲自深入鲍家街道,了解鲍家历史,体察鲍家民情,并亲自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前岗乡政府本着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原则,立足社情民意,筹建鲍家社区,一切从便民、利民、亲民、爱民的角度出发,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务求通过努力决不让200年老镇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2013年11月,经过前岗乡上下共同努力,历经3个月建设的鲍家社区正式成立,社区除村集体职能外,集乡财政、民政、计划生育、农经、劳务、土地、规划、司法等各个部门为一体,形成统一、开放、容量相对较大、功能较全的服务中心,同时包含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融入其中,形成服务与管理共存的机制。社区建成后将重点服务百姓、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励志振兴百年老镇、繁荣鲍家经济。
参考资料
鲍家镇_鲍家镇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词典网.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