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法师
茗山法师(1914—2001年),1914年3月16日生于盐城市,俗名钱延龄,1932年在建湖县收成庄罗汉院出家,法名大鑫,号茗山。
1934年春,21岁的茗山到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并进入杭州佛学院学习,因成绩优异提前毕业任定慧寺知客。1935年,茗山法师成为释太虚大师侍者,1936年受太虚推荐进入武昌世界佛学院高级研究班深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茗山法师在衡阳市、耒阳市、长沙市等地寺院,并任湖南佛教会副理事长、主任委员和宁乡县大沩寺、耒阳金钱山寺方丈。1937年至1946年,茗山法师受太虚大师之命在湖南省多地办理佛教会会务、创办佛学讲习所、开办“僧众救护训练班”支持抗战。1945年抗战胜利后,茗山法师整顿湖南省佛教会,任湖南省佛教会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夏,茗山法师代表湖南佛教会参加焦山培训班,同年继承沩仰宗法系成为释太虚法孙,1948年春,茗山法师代表湖南出席中国佛教会代表大会并当选理事。1949年初,茗山法师为躲避战火带定慧寺文物到上海三昧寺;1951年受召将文物带回并出任监院,同年秋天被任命为定慧寺方丈;1956年秋天,茗山法师被推选为江苏省佛教界学习委员会秘书长。1958年,茗山法师任焦山园林管理处主任。1978年至2001年,茗山在焦山新建万佛塔等,1994年担任无锡祥符寺方丈。2001年6月1日,茗山法师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圆寂,享年88岁。
十年动乱期间,茗山法师撰写的佛教诸经提要,为后来佛教复兴作出重大贡献。茗山法师著有《茗山文集》《茗山日记》《茗山书法作品选》等作品,是中国佛教界的著名高僧。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茗山法师,1914年3月16日生于盐城市,俗名钱延龄,1932年在建湖县收成庄罗汉院出家,法名大鑫,号茗山。1934年春,21岁的茗山到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并进入刚刚开办的杭州佛学院学习,从此与焦山结缘65年。由于每期考试成绩俱佳,他受到佛学院长智光法师器重,提前毕业,并任定慧寺知客。
新中国成立前
1935年,释太虚来镇江市讲经,茗山法师成为太虚法师的侍者。1936年受太虚法师推荐进入武昌世界佛学院高级研究班学习深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茗山法师在衡阳市、耒阳市、长沙市等地寺院,并任湖南佛教会副理事长、主任委员和宁乡县大沩寺、耒阳金钱山寺方丈。1946年茗山法师继承沩仰宗法系,成为太虚大师的法孙。从1937年冬到1946年这九年期间,茗山法师受太虚大师之命,在湖南衡阳、耒阳、祁阳市、宁乡市、长沙等地,办理湖南佛教会会务,创办佛学讲习所,还以湖南佛教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身份,开办“僧众救护训练班”,筹集粮衣,支持抗战。
1945年,抗战胜利后, 茗山法师受释太虚之命,整顿湖南省佛教会,出任湖南省佛教会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这时他收到雪烦法师来信,要他回焦山作长期服务准备。1946年夏, 茗山法师代表湖南省佛教会参加中国佛教会在焦山举办的培训班,借此机会回到焦山,受雪烦方丈命出任培训班保育员。培训班结束前, 茗山法师受命专程到上海迎请太虚大师来焦山参加结业典礼。培训班结束后,雪烦方丈退居,释东初接任方丈,在传法仪式上, 茗山法师与圆湛、戒证、介如一起成为法子,被请为监院,其中茗山为三当家,分管杭州佛学院并主编《中流》月刊。1947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太虚大师在上海玉佛寺圆寂,茗山法师到玉佛寺吊唁,并在《中流》月刊上发表《痛哭老人》《悼念太虚大师》等文章。1948年春,茗山法师代表湖南省佛教会出席中国佛教会代表大会,与赵朴初居士等一起当选为中国佛教会理事。时年36岁。1949年初,为躲避战火,茗山法师带着定慧寺珍贵字画文物到有雪烦法师任方丈的上海三昧寺。
新中国成立后
1951年,受静严之召,茗山法师将焦山文物带回并出任监院。同年秋天,政府任命茗山法师出任定慧寺方丈。从此,直到2001年圆寂,茗山法师任定慧寺方丈长达半个世纪。
茗山任方丈后,为解决各庵苦乐不均、有的甚至生存困难问题,在政府帮助下,他将解放初还有的10个庵统一归并到定慧寺,并成立“焦山游客招待处”,过统一集体生活。从此结束了焦山近千年来寺庵同住一山但各自生活、修行的历史。整顿后的“焦山游客招待处”,茗山法师任主任委员,原香林庵当家境融任副主任委员。下分总务组、招待组、文物组、生产组。焦山游客招待处”在华严阁开设蔬菜馆和茶社,在山门口和玉峰庵设有售货亭,在香林庵、海云堂设立了文物馆,这些机构统一对外经营。同时在玉峰庵建立了寺院食堂,统一负责寺僧和职工伙食。在那个特殊时代,这些措施的落实,保证了寺院收入和僧人生活稳定。
1956年秋天,“江苏省佛教界学习委员会”在南京毗卢寺成立,茗山法师被推选为秘书长,驻会主持工作。1957年,镇江市成立佛教协会,茗山法师当选为副会长。当年在宝华山隆昌寺举行建国后的第一次传戒法会,茗山法师受聘任十大师之一的尊证师。1958年,焦山成立园林管理处,寺院与公园分家,茗山法师虽是新成立的焦山园林管理处主任,但实际事务已经不能过问。1962年春,中国佛教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茗山法师参会并当选为理事。会后,被留下编写中国佛教史并在中国佛学院兼课。
从1978年到2001年的23年间,茗山法师在焦山,新建了万佛塔、山门,重建了天王殿、藏经楼、祖堂,修复了大雄宝殿、伽蓝殿、法堂、斋堂、教学楼、僧舍和别峰庵。这是自抗日战争后近百年来,焦山定慧寺最大规模的一次修建工程。他还担任了南京栖霞寺、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隆昌寺、无锡祥符寺、盐城永宁寺、建湖罗汉院、射阳息心寺的方丈。1993年10月召开的中佛协第六届代表大会提出加强道风建设问题,茗山法师在会上即席讲话,强调:“道风建设,关系到佛教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佛法的前途命运,万万不可等闲视之”,为此他以中佛协教制委员会副主任身份,为以后出台的汉传佛教共住规约、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制订出台,做了大量工作。此后,他把“五戒十善、四摄六度”作为“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广泛宣讲了多年。1994年,茗山法师担任无锡祥符禅寺方丈后,为灵山大佛的建设和祥符寺的恢复竭尽全力。2001年6月1日,茗山法师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圆寂,享年88岁。
主要作品
文章作品
书籍作品
个人生活
茗山法师的父亲是前清秀才。
人物成就
十年动乱期间,茗山法师被迫离开寺庙,撰写了佛教诸经提要,为后来佛教复兴作出重大贡献。受中国佛教协会的委托,不顾耄耋之年,多次率团出访,为促进中国与境外佛教界和文化界的友好交往做出积极贡献。在佛学研究上,他努力探索和实践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积极挖掘和发挥佛教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茗山法师毕生禅净双修。他秉承虚大师对大乘各宗平等融贯之说,深研佛理,通晓三藏,尤精龙树、提婆、无著,世亲之学。所著论文及讲义,均为佛教界及学术界所推崇。
后世纪念
2001年茗山法师圆寂后,江苏省和镇江市宗教事务局、江苏省佛教协会以及焦山定慧寺组成茗山法师生平事迹收集整理委员会,在焦山建立了茗山法师纪念堂,公开出版《纪念茗山法师丛书》,这套丛书计有《茗山文集》《茗山日记》《茗山自传年谱》《茗山文选》《茗山传记》《茗山讲经录》《茗山书法作品选》《茗山诗词楹联集》《茗山手书楞严经》《茗山手书金刚经》《茗山法师纪念画册》《茗山法师纪念文集》等共12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茗山法师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的一生。他的名字和代表作于2001年载录进《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
人物评价
茗山法师是中国佛教界当代德高望重的著名高僧,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扬子晚报评)
茗山法师一生爱国爱教,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与党和政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旗帜鲜明地谴责和反对一切打着佛教旗号从事分裂祖国、危害社会、有损宗教的罪恶企图和“法轮功”等邪教活动。在对外交往中,他处处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统一,积极宣传中国外交方针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1年应香港圣一法师邀请,赴宝莲寺讲经,成为本市落实宗教政策以后第一位出访弘法的佛教界友好使者,积极澄清海外对大陆宗教政策的怀疑。之后受中国佛教协会的委托,不顾耄耋之年,多次率团出访,为促进中国与境外佛教界和文化界的友好交往做出积极贡献。在佛学研究上,他努力探索和实践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积极挖掘和发挥佛教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茗山法师毕生禅净双修,知识渊博,佛学造诣精深。他秉承虚大师对大乘各宗平等融贯之说,无佛教各家门户之见,深研佛理,通晓三藏,尤精龙树、提婆、无著,世亲之学。所著论文及讲义,均为佛教界及学术界所推崇。(镇江市档案馆评)
茗山法师在佛教界以戒行精严闻名,他潜心办学50多年,精通经、律、论三学,是公认的大陆佛门高僧。(赵朴初评)
参考资料
江苏省佛教协会.江苏佛教.2024-09-06
一代高僧――茗山法师.镇江市档案馆.2024-09-06
享誉国内外的当代高僧——茗山法师.湖南佛教网.2024-09-06
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法师圆寂.新浪网.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