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格尔
《江格尔》意为《世界征服者》《世界主宰者》,是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中国三大史诗”之一,主要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区一带的蒙古族聚居区。主要讲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十二位猛将与数千名战士共同保卫“宝木巴”家园与莽古斯等人战斗的故事,堪称实至名归的民族文化百科全书。
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短篇英雄史诗直接发展的结果,是蒙古族文学综合,演化、发展的高峰《汇格尔》从产生到定型经历了漫长的流传过程,是蒙古人长期的、集体的智慧成果,它以神话传说为根基,以英雄故事为主干,以诗韵说唱为形式,经过历代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千锤百炼,内容不断丰富,篇章日益扩展,最终发展为长达70章15万行的长篇史诗。主要流传于中国新疆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西部地区等地,演唱方式要有唱词、唱腔、表情和动作,还需乐器伴奏,
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报的《江格尔》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26。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江格尔》被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Ⅰ-26。当下江格尔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危险。因此,对《江格尔》传承人和资料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必须抓紧,以使这部宝贵的史诗长唱于世间。2024年2月9日龙年春晚上,节目《永恒的诗篇》将《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三大英雄史诗编排在一起首次同台演出,体现了古代各族人民对安定祥和、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历史变迁
《江格尔》发源于中国漠西卫拉特蒙古,对于它的产生时代学术界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江格尔》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它是在当时众多的、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小型史诗的基础上,综合融汇发展成以描写江格尔可汗英雄业绩为主体的大型英雄史诗。到了16、17世纪,这部英雄史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充实,最后才成为现今这样有众多英雄和复杂情节的大型英雄史诗。一种说法认为:《江格尔》是产生于卫拉特蒙古部迁徙到阿尔泰地区之后的作品,所表现的斗争是卫拉特蒙古失去统一政权,在阿尔泰地区建立新的独立政权并为之奋斗的卫拉特四部的历史,即集中于脱欢、绰罗斯·也先统治的15世纪。另有学者认为:江格尔在早期卫拉特人中产生了某些片段。后来在四部卫拉特中,尤其在上尔扈特部中得到丰富、充实并不断完善。到了明代(大约13世纪左右),在四部卫拉特人中逐渐趋于定型。后来,通过民间江格尔奇的演唱和各种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到国内外蒙古人聚居地区。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也流传有“单开”形式的《江格尔》,但故事未系统化,只是口头流传的一些简短的故事片断。唯独在西域土尔扈特人聚居区,《江格尔》流传得最丰富、最广泛、最系统,定型也较早。2024年龙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江格尔》与另两大英雄史诗《格萨(斯)尔》《玛纳斯》,首次同台演出。
总体来说,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短篇英雄史诗直接发展的结果,是蒙古族文学综合,演化、发展的高峰《汇格尔》从产生到定型经历了漫长的流传过程,是蒙古人长期的、集体的智慧成果,它以神话传说为根基,以英雄故事为主干,以诗韵说唱为形式,经过历代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千锤百炼,内容不断丰富,篇章日益扩展,最终发展为长达70章15万行的宏篇巨著。
2006年,《江格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项目,2021年,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故事情节
《江格尔》是一部以主人公江格尔的名字命名的史诗,全部故事都围绕着英雄江格尔及其率领的12位雄狮大将和8000个勇士共同保卫家乡保卫人民的壮烈斗争展开。其每分部史诗在保持人物、地域和历史总背景一致的前提下,各自由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组成。早期用托忒蒙古文字记录整理的《江格尔》手抄本中共收入史诗的13个分部。从这13个分部的内容构成,可以大致了解到整部史诗的基本组合形态:第一部讲述江格尔和大将阿拉坦策吉二人的战斗故事;第二部讲述大将洪古尔的婚姻故事;第三部讲述英雄喀拉和萨纳拉的战斗故事;第四部讲述洪古尔与窃马贼的恶战;第五部讲述洪古尔与芒乃可汗的战斗;第六部讲述大将萨布尔出走与返回的故事;第七部讲述洪古尔之子等三位小英雄出征的故事;第八部讲述洪古尔酒醉出征的故事;第九部讲述美男子明彦获取敌方一万匹骏马的故事;第十部讲述明彦活捉库鲁门可汗的故事;第十一部讲述因江格尔出游而造成家乡被洗劫的故事;;第十二部讲述江格尔、洪古尔与喀拉、黑纳斯部下的斗争故事;第十三部讲述江格尔与西拉、蟒古斯的斗争。把史诗中的几十个故事梳理一下,这些故事大致可以分为江格尔身匠、江格尔与将士结交、江格尔及将士的婚事,江格尔及将上征战几种类型。
主要人物
《江格尔》史诗描写了以江格尔为首的英雄们为捍卫自己的家园“宝木巴国”,与邪恶的蟒古斯和各种进犯的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塑造了部落盟主江格尔、红色雄狮洪古尔、铁臂大力士萨布尔、智多星阿拉坦策基、真正的美男子明彦、雄辩家凯吉拉干等英雄形象。
江格尔
江格尔是宝木巴的圣主,命定的伟大英雄,是宝木巴的精神支柱。江格尔出生时脚踏女妖,盘腿坐在恶魔的胸脯上,两肩之间长着一颗发亮的紫色痣斑,身着洁白的丝衣。两岁时,蟒古思袭击了江格尔的家园,使他成为孤儿。五岁时,江格尔被摔跤手蒙根·西克锡力克活捉,认识了洪古尔,两人结为兄弟。六岁时,江格尔降服了显赫的阿拉坦策吉,阿拉坦策吉预言江格尔将成为蒙古族民众的伟大可汗。七岁时,江格尔打败东方七个国家,威震四方。自此,在洪古尔和阿拉坦策吉等英雄的辅佐之下,江格尔陆续收服了众多英雄,拥有六千又十二名勇士,娶了“永远像16岁少女般的”阿盖,远征各国,开疆拓土。
洪古尔
洪古尔是《江格尔》塑造的最为出色的英雄人物,勇武剽悍。他能把那高大的香檀连根倒拔,捊了枝杈扛在肩上,用它把50名好汉打得肢体断碎。 他纵身一跳,像火星一样跃到高山顶上。他临危不惧,在最险要的关头敢于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宝木巴的所有将士。芒乃可汗派遣使者向江格尔索要阿盖、阿兰扎尔等,恫吓江格尔等勇士如果不把他们交出来,便要出动13万大军,填平宝木巴汗国。江格尔和阿拉坦策吉屈服于芒乃可汗的勇武,不敢抵抗,想要答应了这些屈辱的条件。此时,洪古尔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当着使者的面大声宣告要战斗到底。面对侵略者的挑衅和威胁,洪古尔表现出了勇敢无畏,而不是妥协退让。正是在洪古尔的鼓舞和鞭策下,江格尔、洪古尔、萨布尔等英雄一起消灭了芒乃可汗。洪古尔的勇敢是与生俱来的勇气,体现一种精神的内在因素和对荣誉的追求以及英雄特有的品质。
传承与保护
流传形式
《江格尔》是用卫拉特蒙古民间语言,配以蒙古族传统音乐曲调演唱的作品。它在诗律上,采用押头韵,押脚韵、押腰韵兼而有之的形式。瑞安鼓词以富于音韵节奏的诗歌为主,其间插人精炼简洁的散体叙述。
演唱《江格尔》不仅要有唱词、唱腔、表情和动作,还需乐器伴奏,常用的乐器为托布秀尔。现今说唱《江格尔》时用乐器伴奏的较少。唱词以富有节奏的诗歌为主,其间还插入精炼的叙事散文。江格尔奇的唱腔有十多种,有的人用多种唱腔演唱《江格尔》。各个地区在演唱《江格尔》时都有不同的习俗,一旦开始演唱一部,则必须把整部唱完。在昭苏县、特克斯县和尼勒克县的厄鲁特人中则在演唱《江格尔》前需焚香和点佛灯,并向江格尔像磕头祈祷。
《江格尔》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地区的卫拉特人中,至今还以口头和手抄本形式广泛流传于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蒙古人中,成为家喻户的英雄史诗;演唱《江格尔》一般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像讲述民间故事一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演唱;江格尔奇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大多由师徒传承,现今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传承队伍后继乏人;中国境内的江格尔奇说唱《江格尔》的曲调有六种,俄罗斯卡尔梅克的10章(江格尔》版本中没有曲谱。
传承人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著名的江格尔奇有16世纪末17世纪初能演唱70章《江格尔》的土尔巴雅尔;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部土尔扈特汗满楚克加甫的专职江格尔奇扎拉;和布克赛尔王爷道诺洛布才登的专职江格尔奇西西那·布拉尔;奥尔洛郭加甫王爷的专职江格尔奇胡里巴尔·巴雅尔;王爷和活佛赏识的江格尔奇夏拉·那生;六苏木旗的札萨克巩布加的江格尔奇阿乃·尼开;和硕特札萨克贝萨的江格尔奇苏古尔;乌苏贝萨的江格尔奇嘎尔玛;尼勒克十苏木的厄鲁特江格尔奇达瓦,占巴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新演《江格尔》的活动虽然减少,但江格尔奇的传承并没有中断,能演唱一二章以上的江格尔奇仍有30多人。
保护
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洪古尔》一书,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版《江格尔》部分内容的汉文改写本。195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个正式版本的《江格尔》,俗称“13章本”,该版本对《江格尔》的传播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1980年,我国成立了《江格尔》搜集整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开始正式进行大规模搜集和记录《江格尔》的工作。1991年,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在乌鲁木齐成立。2006年,《江格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9月,《江格尔》史诗国际研讨会在新疆召开。为了更好地挖掘、研究江格尔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新疆建立了田野调查基地。
为了让史诗世代传承,新疆多地组织开展江格尔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设立传习展示基地,举办江格尔说唱比赛等活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积极发挥江格尔文化品牌优势,至今已举办十一届江格尔旅游文化节,让史诗文化赋能旅游经济。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正向多方位、多途径、多形式转变。2016年,网络动画电影《英雄江格尔》在视频网站播出,把英雄史诗搬上银幕,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此外,江格尔主题的歌舞剧、电视纪录片等,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这部古老史诗的价值。
流传地区
《江格尔》主要流传于中国新疆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西部地区、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蒙古地区、布里亚特蒙古以及图瓦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的部分突厥化的蒙古人居住区。在新疆主要分布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温泉、尼勒克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和静县、和硕县、乌苏市、精河县等县市。
作品思想
《江格尔》思想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对分裂、追求统一。在分崩离析、诸强纷争、弱肉强食的世界,江格尔代表结束分裂、维护和平、完成统一的正义一方,与造成分裂、破坏和平、阻碍统一的邪恶势力进行斗争,逐渐结束诸可汗的割据,建立理想中的宝木巴地方,为统一立下了丰功伟绩。
与此同时,《江格尔》还表现了各民族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和谐相处、共同建设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望。史诗时常提到的宝木巴地方居住着500万使用各种语言的人民,他们都具备上乘的多语言能力。诗章还描述了许多通过法律和政治途径解决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纷争的场景,并且把具有解决矛盾能力的人誉为“人中豪杰”“有真本事的人”。
艺术特色
宏大的并列复合结构
这是这篇英雄古诗最明显的特征,这种宏大的结构是在早期中短篇史诗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史诗以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另外还编排出一连串情节结构独立的新故事,形成分而不离整体、连而各自独立的并列复合结构。
类型化形象的个性趋向
从总体看江格尔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早期中短篇英雄史诗一样,还是停留在类型化阶段。由于它宏大的结构容量,可以在主要英雄人物反复出现的各章中展示他们性格的多个侧面,也可以在众多人物的比较中写出他们性格的不同。这就使它的类型化形象表现出了某些个性化的趋向,或者说区分出了更细层次的类型。
富于变化的音韵格律
《江格尔》表现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以及与之相应的叙事、抒情、写景、状物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在继承萨满教祭词神歌、祝赞词、民俗音乐音韵格律的基础上,更加自由灵活地运用押韵、对仗、排比、复沓等多种格律形式,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史诗格律,使整部作品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韵律美。
粗犷遒劲的草原风格
《江格尔》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大草原和山林中的蒙古族游牧民,狩猎民按照自己传统的审美意识创作的艺术珍品,它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了粗犷遒劲的草原风格。
成就与影响
《江格尔》真实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流。自古以来,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一直有着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口头艺术,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思想情感的集中表达。每个故事、每位英雄形象、每一句诗,都与特定地区和民族的历史际遇、生存方式息息相关。当《江格尔》传播到某个地区、某个国家,那个地区、那个国家的人民就会按照自身文化背景和精神需要,把自己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融入其中,在保留史诗基本面貌的同时赋予其新创造,使之成为各民族共享并用以表达各自心灵诉求的共有精神文化财富。而各民族共同接受、创造和发展的史诗文化,也成为他们之间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并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江格尔》跨欧亚流传、多民族多国共享的传播空间,就是其巨大影响力的直观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共识的当下,深入开展相关《江格尔》研究的国际合作,深入挖掘其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的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评价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作为蒙古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江格尔》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之一。(中国民族网评)
《江格尔》描述了英雄们战胜凶恶残暴的敌人,守护和谐美好家园的故事,蕴含着崇信重义、开拓进取、不畏强暴、迎难而上的中华民族精神。《江格尔》的宏大与崇高部分来源于它所传达的这种民族精神及其承载的认同功能。正是因为它与文化心理、情感立场、社会理想、精神风貌等一些超越文本的东西紧密关联在一起,所以“江格尔奇”和受众可以在《江格尔》的演述中找到多重认同,而《江格尔》也由此在蒙古族民众中获得了高度的认同,成为能够表达蒙古族民众情感、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的崇高叙事。(文艺报评)
出版物
参考资料:
衍生作品
2006年,新疆和布克赛尔蒙族自治县成功承办中国新疆《江格尔》史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察活动。县政府投入约100万打造了中国首部以舞台形式推介的四幕四场史诗歌剧《江格尔》,150多名演员全部都是自治县文公队演员和本土江格尔奇。
动画电视剧《英雄江格尔》入选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梦”题材12部优秀动漫项目、2015年文化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儿童动漫魔幻舞台剧《英雄诞生》2015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江格尔史诗绘本》系列首批14册图书于2015年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我们还推出了邮票、邮册等50多种衍生产品。
2023年12月25日,由内蒙古艺术剧院出品的大型原创歌剧《江格尔》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艺术剧院首演,文化艺术领域专家学者汇聚,评审建言,反响热烈。
2024年2月9日龙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永恒的诗篇》将《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三大英雄史诗编排在一起首次同台演出,史诗围绕着弘扬正义、保卫家园、造福人民的共同主题,体现了古代各族人民对安定祥和、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江格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8
江格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4-07-28
江格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8
江格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8
江格尔内蒙古自治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8
活态史诗《江格尔》唱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腾讯网.2024-02-11
史诗《江格尔》在非遗馆活态展示,原汁原味让观众如同置身草原.京报网.2024-02-11
江格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4-01-27
江格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4-01-27
三大英雄史诗首次同台演出,《永恒的诗篇》如何创作而来?.北京日报.2024-02-11
英雄史诗《江格尔》.人民资讯.2024-02-11
《江格尔》:蒙古族的神圣叙事.中国作家网.2024-02-11
【道中华】《江格尔》:英雄史诗彰显民族精神|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1-27
《江格尔》——世界史诗的华彩篇章.中国民族网.2024-02-11
《江格尔》:蒙古族的神圣叙事.文艺报.2024-02-11
江格尔文化铸就新疆和布克赛尔蒙族自治县“文化名县”战略核心.中国日报.2024-02-11
动画电视剧《英雄江格尔》:民族史诗迈入影像时代的新尝试.中国作家网.2024-02-11
动人心魄的英雄赞歌!大型原创歌剧《江格尔》反响热烈.手机中国网.202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