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莱舟
沈莱舟(1894~1987年),男,字宏让,号弱余轩主。恒源祥创始人。江苏吴县洞庭东山人(今属苏州市)。
16岁来上海久康洋杂货号当学徒、职员。民国16年(1927年)与人合伙开设恒源祥人造丝绒线号。民国24年与同业合办裕民毛绒线厂,生产地球牌、双洋牌粗细绒线,次年沈莱舟被选为上海市毛绒商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并被推为市商会委员。
1987年9月25日病故。
人物经历
民国26年,沈莱舟被聘任亨达生洋行经理,后在沪西创办恒源祥公记染织厂,抗战胜利后开设原兴祥羊毛号,同时与人合办嘉旭钱庄和鼎新染织厂。
民国35年,沈莱舟被推选为上海毛绒线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民国37年,沈莱舟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集资金、订购机器原料,时上海战役在即,沈得悉中共经济政策后,毅然回沪筹办恒丰毛纺厂。时沈已是拥有10个工商企业,亦商亦工的企业家。
解放后,沈响应政府号召,热心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带头认购胜利折实公债27500份,汇回储存香港的全部英镑外汇。捐献绒线1000磅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带头认购经济建设公债10.7万元,代表裕民、恒丰2厂参加毛纺行业公私合营,被任命为公私合营裕民毛绒纺织厂经理;动员绒线同业提出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申请,于1956年1月1日获得批准。7月沈被选为市百货公司绒线零售业务部董事会董事长。
解放后,沈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被选为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工商联执委。
1957年,沈参加区民建和区工商联活动,为创建民办勤业中学和前进饲养场,先后14次捐款人民币2万余元。
1958~1959年,沈莱舟被选为区工商联常委和出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沈莱舟调任市毛麻工业公司顾问。
1965年,沈莱舟退休。暮年仍参加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的集资活动,并教育后代为祖国建设尽力。
1987年9月25日沈莱舟病故。
家庭生活
妻子:王敏珠
主要成就
1927年创建于上海市的一家绒线商店恒源祥,店名源于沈莱舟曾经打过工的一家杂货号里挂的一副对联:“恒源百货、源发千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纺织业的中心,当时上海兴圣街整个绒线的销售量占全国销售量的90%以上。沈莱舟从恒源祥绒线商店起家,到1948年他事业巅峰时期,不仅独资掌控了一家毛纺织厂,开办了两家染织厂,还拥有20多家工厂的股份,是当时上海滩毛纺织界举足轻重的商界名流。解放以后,恒源祥历经公私合营、文革动荡,到1987年刘瑞旗接手时,恒源祥又萎缩回复到当年的一家小店铺,虽地处上海市最繁华的南京路,但只有两开间的门面,不到40个职工,全部资产不过50万元。说来也巧,刘瑞旗接手时的职工人数与沈莱舟创建恒源祥时的职工人数一样。恒源祥的突破在于刘瑞旗上任后的大胆改革,他把“恒源祥”三个字由店名注册成商标名,接着开展了一系列品牌重塑活动,以品牌吸引全国毛线加工厂加盟。如今,恒源祥旗下已聚集了70多个加盟工厂、5000多家加盟店,产品从单纯的手工毛线延伸到针织、服装、床上用品等70多个门类,年销售额达30多亿元。 1988年将“恒源祥”注册成商标时仅花了200元。如今,恒源祥被世界最权威的“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定,品牌价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成为“绒线大王”的沈莱舟,也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将自己多年来在东山老家,置下的1000多亩地,全部捐献给了乡亲,还在家乡开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正是因为沈莱舟的这份情怀与格局,让恒源祥始终坚定不移地以品牌与文化为发展核心,让民族品牌在世界舞台上更加闪亮!
参考资料
文史 | “绒线大王”的故事侬晓得伐?快来他的旧居一探究竟吧~.澎湃新闻.2023-12-23
财富故事连载《羊行天下》·恒源祥风雨历程(六).新浪财经.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