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溪坂村

溪坂村

溪坂村是福建漳州漳浦县官浔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是国家级盛会—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马口)主会场所在地,南通汕头,北接漳州,是漳浦县北大门,福州—昆明公路从村境内穿过,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

政区沿革

官浔镇的溪坂村和龙海东泗乡的溪坂村靠近,群众为便于区分,称官浔溪坂为顶溪坂,称龙海溪坂为下溪坂。溪坂民国23年设溪坂保,属横口联保,民国29年改属由横口、长桥二联保合并而成的长横乡(民国33年改名长桥乡)。新中国初期,溪坂属第三区(官浔区)溪西乡,1958年9月属长桥公社溪坂大队,1984年9月改为溪坂村,1986年5月归属官浔乡(今官浔镇)。溪坂村辖溪坂、顶埔、山边3社(自然村),现共有809户,3089人,其中,溪坂社597户,2344人;顶埔社121户,460人;山边社91户,285人。

姓氏源流

溪坂、顶埔2社以翁姓为主。翁姓开基于明代,祖先由三古(今属长桥镇东升村)迁来。今三古无翁姓,尚存“翁”地名,及翁姓祖祠遗址。三古翁姓据传由莆田市传来。溪坂翁姓宗祠在顶埔社。据传,溪坂社早先是一片冲积洲,故称溪坂,翁姓最早从三古迁居顶埔,后开发溪坂社。

山边社以王姓为主,从横口传来。

经济发展

全村有耕地2998亩,其中水田2660亩,农地338亩,并有大片山地。1967年在南溪马口桥上方建石陂一座,长250米,配套渠道2200米,灌溉“大洋”水田,结束“遇旱筑沙陂”的历史。1971年12月建成红军山水库(小二型)(原名五牙山,因为红军游击队在那里住过,故称红军山),库容16万立方米,灌溉山边一带水田。2001年由省拨款扶助,从红军山水库敷设管道至马口,分支管道所到之处,能将水喷灌到果树末梢。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及荔枝、柑橘属、桃、李等水果。1960年,村自建一条自溪坂社至顶埔社连接福州—昆明公路的简易公路。1997年11月建一条水泥路面的村道,宽6米,长300米。1998年建村部综合大楼一座二层半,面积560平方米。中华民国已有溪坂国民学校(初小),解放后办完全小学,一度附设初中。1993年1月建成新校舍,建筑面积1720平方米,有教室18间,配有教师宿舍、食堂等。校园中有体育场地。现设12班级,学生431人,教师18人。1996年由漳州市政府主持,以马口为中心地段建设“百里花卉走廊”,在马口建成“闽南花卉大世界”,1999—2002连续举办四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带动溪坂村经济的发展,兴起了花卉业和服务行业。有的在“花卉大世界”做工。1996年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拨款140万元,开挖溪坂大洋片排涝沟6000多米,清理小溪河床4600米,加固溪堤5000米。2001年,省水电厅拨300万元在马口镇建节水灌溉工程。同时,漳州市在马口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首期2600亩已种上各类花果。

古迹与风俗

禅师公庙,所祀“禅师公”神像是小孩形象,据知,全县还有南浦乡大坪村也有这种神像。

溪坂全村有9株古榕。

名胜古迹

宋甘棠驿遗址,在今马口漳州市林业培训中心,附近有甘棠寨,溪坂大队曾利用为养猪场。马口城遗址,清代建造的驻兵小城,已拆除。

林士章郑夫人墓,在马口溪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

古代人物

潘存实,甘棠人,唐元和十三年进士,官户部侍郎。

新中国人物

翁 区,官浔镇党委书记。

苏英纶,漳浦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翁惠建,赤湖镇党委副书记、县直机关党委会常务副书记。

翁洪德,南浦乡党委宣委。

翁永祥,漳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翁耀琪,沙西镇党委宣委。

林建新,前亭镇副镇长。

苏荣标,漳州市建设局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

赵建道,云霄县人大农经委主任。

翁德成,中学高级教师。

林荣煌,副主任医师

王双龙,国家知识产权局主任科员。

苏育仁,漳州市教育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29日,入选福建省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参考资料

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六部门关于公布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单位名单的通知_.福建省农业农村厅.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