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
白蛇一般指身体发生白化现象的蛇类,较为稀有,一般分为无毒和有毒两种类型,其鳞皮多呈乳白色,无花纹。白蛇通常被人们视为一种具有灵性的动物,有“灵蛇”之称。
白蛇由一般蛇的体色发生变异而产生,生物学家称之为色变。蛇皮肤里的色素颗粒使蛇呈现一定体色,当蛇的生活环境或蛇体内的遗传因子发生变化,蛇的体色有时会变成白色。白蛇和其他蛇的姿态、生活习性一样。所有种类的蛇都可能患白化病,如蟒蛇的白化突变种为黄金蟒。
形态特征
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或直线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进,这是由蛇的结构所决定的。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界限不很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蛇没有四肢,全身被鳞片遮盖,有保护肤体的作用。蛇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无毒蛇头部一般呈圆锥状,前端细而后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状;蛇的躯干部呈长筒状;蛇的尾部为肛门以后的部位。
蛇的内部结构分为: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泄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染色体等十大部分。
生活习性
其实蛇类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在保持生态平衡和科学研究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属国家野生保护动物之列,这是切不可忽视,应予保护的。即使是用于科研或治病,也要有计划地,而不应盲目捕捉,以防灭绝其种族。
蛇类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为了使学生由陌生蛇、厌蛇、打蛇到认识蛇、爱蛇、护蛇,我们多次组织他们在校内外实地跟踪蛇的足迹,了解蛇的环境,观察蛇的活动规律及其习性。经过几届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初步有系统地了解到蛇这类动物的活动场所。蛇类喜居阴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木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
我们观察到,蛇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时也主动出击。笔者曾目睹一条青竹骠蛇在河边追赶青蛙,青蛙一跃跳入河中,蛇也跟着跃入河中,简直象两名一前一后的跳水运动员。结果蛇一无所获,观者屏住呼吸,紧张异常,真令人赏心悦目,既惊又喜。也见到过蛇捕食鸟卵的情景。它悄悄地爬上屋檐近侧的墙壁,游到家燕巢边,不断伸舌,惊走了亲鸟。当蛇发现其卵时,先行攻击,缠绕,待平安后,再行张开嘴巴,囫囵吞枣。不要以为它的嘴巴小,实际上它能吞食相当于本身头部大8—10倍的食物。食完鸟卵后,行动显得迟缓,不是沿原途径而逃遁,而是突然从家燕巢摔下,束手被擒。经鉴别,属一条重约1000克的菜花原矛头蝮,浑身黄、黑、花色相间,特别是头部的黄、黑色花纹排列分布十分对称,形似戏院花脸扮演者的脸谱,漂亮极了。蛇吃足食物后,感到疲倦,进入休息状态,此时极易被人捕捉。至于蛇的觅食次数,因蛇类品种和大小而异。一般夏令觅食活动盛期,特别是产卵繁殖期,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蛇体稍大的,因觅食量较大,一般是3日至一周左右进食一次。无毒蛇类捕食蛙类一般情况都是衔咬住蛙的后肢,青蛙拼命挣扎,并发出哀鸣声,而蛇则死咬住后肢,又竭力缠紧,设法将蛙头颠倒至蛇口,而蛙体湿润光滑,声嘶力竭地不断发出凄惨的叫声气氛紧张,成为好奇的人们赶至现场观察和捕捉蛇的信号。笔者曾数次观察到类似的场面。
蛇类也喜欢在太阳光下进行日光浴,时间一般为上午10—12时左右。行日光浴时,一般伏于地面草丛或缠绕或于树干上,也有半身裸露于洞口外、石头堆外面呈盘蜷状的,姿态变化多端。蛇类的活动规律,以昼伏夜出居多,因品种而异。在觅食盛期,白昼活动的有青竹骠蛇等。
生长繁殖
经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它们喜栖于墓洞中。洞口,可见稀稠成粒的粪便,也可检到冬眠蛰动后所蜕的皮。从蛇蜕的直径和长度可测出蛇重量甚至说出蛇的名称。蛇蜕皮后不久,活动量增大,觅食量增加,体况逐渐恢复。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进入发情期。寻偶时,雌雄蛇发出的鸣叫声清晰明亮,“哒哒哒”如击石声。但很难看到交配合。据有经验的老农说,蛇一般在草丛中或洞口附近进行交配。公母蛇体(雌雄蛇体)媾合一起,且时间较长。
蛇类的产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因品种而异。所产蛇卵一般粘结成一个大的卵块,卵块中卵的数量为8~15枚不等。
主要变种
分类概述
所谓白蛇,多指身体发生白化病现象的蛇类,一般分为无毒和有毒两种类型,其鳞皮大多呈乳白色,无花纹。白蛇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蛇类,人们一般认为白蛇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动物,称之为“灵蛇”。
剧毒白蛇
有毒的白蛇多数为变异的COBRA,其毒为剧毒。头形呈圆三角,蛇皮是纯白色与淡粉红色的相间,此蛇眼睛呈红色,舌头为赤红色,腹部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里面的内脏。在阳光的照耀下此蛇通体发亮显得格外耀眼,两只金色的眼睛令人望而生畏,还不时吐出它那鲜红而灵活的舌头。头部为椭圆,很容易被人认为是无毒蛇,但它并非无毒蛇,而是剧毒蛇。
发现详情
日前,河北邢台县云梦山景区鬼谷子沟沟掌邢西公路旁一断崖边上,发现了一条长4米的白蛇,它无首通体白玉色蟒蛇尸体安静地躺在地上。白蛇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而亡,现场有一口深25厘米、宽40厘米的大坑。据悉,尸体已有七八天的时间,被发现时4米白蛇蛇头已被野猪吞食。
当地百姓刘海魁告诉记者,那位放羊大叔发现蛇的时候,蛇已经死去,并且无头,只有后半部。蛇通体为白玉色,微微泛着一点黄,他们还特意对白蛇进行了测量,“蛇身直径达14.5厘米,长达3.5米,称得上是一条白蟒蛇了”。
刘海魁说,根据当时的天气还有现场留下的痕迹判断,白蛇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而亡,现场有一口深25厘米、宽40厘米的大坑,疑因雷电击中造成。至于蛇首的去向,他们根据现场遗留野猪脚印判断,蛇头或被野猪吞食。“我们估计这条蛇至少有4米长。”
引起关注
河北省现4米白蛇尸体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一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这是白娘子转世了吗,不过更多网友在关注这条4米白蛇的死因,据分析,白蛇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而亡。
白蛇传说
白蛇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蛇类动物,人们一般认为白蛇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动物,所以白蛇也被称为“灵蛇”,被认为是神明或活佛的转世。由于白蛇是一种白化现象的蛇,相当罕见,因此有时成为人们所崇拜及信仰的对象(如日本的岩国白蛇)。
然而在中国,白蛇却同时有妖物的形象,最著名例子是《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传说中,西汉开国君主刘邦,曾于芒砀山斩白蛇起义,白蛇被传为白帝之子;另外,小说《封神演义》中有所谓“梅山七怪”,当中的蛇精常昊就是一条白蛇;《水浒传》第一回中,太尉洪信于求见张天师时曾被一条大白蛇所吓。在这些例子中,白蛇的形象均为妖邪之物。
参考资料
4米长白蛇尸体现云梦山景区 疑遭雷击死亡(图).新浪新闻 .2024-03-20
7种罕见白化动物:白化美西螈酷似外星生物 .文明风网.2024-03-20
蛇患白化病成黄金蟒 3米长黄金蟒“驾临”郑州动物园.新浪网 .2024-03-20
蛇-生态中国网.www.eco.gov.cn.2022-05-12
上海动物园近日有新蛇展出!饲养员教你分辨蛇的性别.m.toutiao.com.2022-05-17
蛇-生态中国网.www.eco.gov.cn.2022-05-12
蛇-生态中国网.www.eco.gov.cn.2022-05-12
蛇-生态中国网.www.eco.gov.cn.2022-05-12
吓人!昨夜文三西路人行道上竟出现了……看了汗毛竖起.m.toutiao.com.2022-05-12
炎炎夏日,当心蛇出没.m.toutiao.com.2022-05-12
蛇正在捕杀老鼠,边上的猴子看不下去了!.m.toutiao.com.2022-05-17
下山“偷食”!绍兴一农户家中惊现两米多长的大蛇,还时不时移动身子.m.toutiao.com.2022-05-17
河北云梦山现4米长白蛇尸体疑遭雷击死亡-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5-17
河北云梦山现4米长白蛇尸体疑遭雷击死亡-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5-12
河北云梦山现4米长白蛇尸体疑遭雷击死亡-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5-12
河北云梦山现4米长白蛇尸体疑遭雷击死亡-中新网.www.chinanews.com.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