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土壤有效含水量

土壤有效含水量

土壤有效含水量是指土壤中能够被农作物有效吸收利用的水分含量,这一概念涵盖了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土壤含水量的部分。

特征及影响

土壤有效含水量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作物吸收的有效水分主要存在于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之间的土壤水分含量区间内。尽管这些水分可以被植物完全吸收,但它们的有效性会随着水分的存在形式、所承受的压力以及迁移难度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变化。当土壤水分处于凋萎系数至毛管断裂含水量的阶段时,被称为弱有效水,此时水分迁移缓慢,会对作物生长造成限制。而在毛管断裂含水量(约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至田间持水量的范围内,则属于速效水,这种水分能够自由流动并持续供应作物所需的养分。

影响因素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大小主要由作物根系的吸水能力和土壤本身的吸水能力决定。具体来说,土壤的吸水能力与其含水量密切相关。在同一条件下,土壤水分越多,土壤的吸力就越小,从而导致有效水含量增加。

参考资料

什么是土壤有效含水量,名词解释定义是?.ppkao.2024-11-08

农学快报:水分、土壤、作物之间的关系.个人图书馆.2024-11-08

土壤知识科普(六)-土壤水分的类别 什么是土壤有效水.百家号.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