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龙
冰河龙属(学名:Glacialisaurus)是一种早期蜥脚形亚目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约186至182百万年前,分布在现今南极洲的横贯山脉中部地区。这种恐龙的化石包括一个部分后肢和脚部化石,以及一个左股骨,这些化石是由古生物学家威廉·R·汉默领导的团队在1990-91年的南极汉森组地层的田野考察中收集的。这些化石在2007年被古生物学家纳森·史密斯和迪亚戈·波尔描述,并成为新属新种Glacialisaurus hammeri的基础。属名意为“冰冷的蜥蜴”,种名是为了表彰汉默的贡献。
冰河龙属被归类为大椎龙科,是一种非真蜥脚类的蜥脚形亚目恐龙,其演化位置比萨特恩纳利亚龙和板龙更衍化。冰河龙的脚部特征与禄丰龙相似,系统发生学研究表明,冰河龙与禄丰龙可能是近亲,而科罗拉多斯龙属、大椎龙等大椎龙科恐龙的演化位置更原始。近年的其他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特征
冰河龙是一种大型的草食性恐龙,尽管它的体型在大椎龙科中是中等的。冰河龙与其他蜥脚形亚目恐龙在一些特征上有所区别,如在下肢的膝盖上有一个强大的中间端缘脊,以及在股骨上有一个强大的股骨附着肌肉脊。
物种学史
冰河龙是由古生物学家Nathan Smith与迪亚戈·玻尔(Diego Pol)在2007年所命名,模式种是汉氏冰河龙( G. hammeri),仅发现部分后肢与脚部化石。在他们的系统发生学研究中,冰河龙被认为是种非真蜥脚类的蜥脚形亚目恐龙,比萨特恩纳利亚龙与板龙还要衍化。冰河龙的脚部特征类似禄丰龙(发现于早侏罗纪的中国),而系统发生学研究显示冰河龙与禄丰龙是近亲。在南极洲发现的冰河龙,代表者在早侏罗纪时期,同时具有原始与衍化的蜥脚形亚目支系存在。
冰河龙的属名意为“冰河蜥蜴”,因其化石是在横贯南极山脉的比尔德莫尔冰川发现。种名则是以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那学院的William R. Hammer博士为名,Hammer博士是以古动物学与南极洲研究闻名。
生活时期
冰河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约186至182百万年前。到2013年10月为止,汉森动物群(Hanson fauna)已经发现了,包括兽脚亚目恐龙艾氏冰嵴龙(Cryolophosaurus ellioti)、蜥脚形亚目恐龙的汉氏冰河龙(Glacialisaurus hammeri)、一个翼龙目和一个“似卞氏兽类群”的三瘤齿兽科('Bienotheroides clade' tritylodont)。新的U-Pb锆石的年代鉴定数据为距今大约1.94亿年前,有助于限定动物群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