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灰食蚜蝇
大灰食蚜蝇,是动物界,分布于我国分布于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江苏省、浙江省、云南省、福建省、台湾.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东部、马来西亚、亚洲北部、小亚细亚半岛、欧洲、北非。寄主为蚜虫。
大灰食蚜蝇
中文名称:大灰食蚜蝇
拉丁学名:Metasyrphus corollae (Fabricius)
外文名称:Metasyrphus corollae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Insecta)
目:双翅目(Diptera)
科:食蚜蝇科(Syrphidae)
分布
我国分布于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江苏省、浙江省、云南省、福建省、台湾省。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东部、马来西亚、亚洲北部、小亚细亚半岛、欧洲、北非。寄主为蚜虫。
形态特征
大灰食蚜蝇属双翅目,食蚜蝇科。成虫 棕黄色。触角棕黄或黑褐色。腹部黑色,第2至第4背板各有一对大黄斑。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2~13毫米,纵贯体背中央有一前狭后窄的黄色纵带。
生活习性
幼虫捕食棉蚜、棉长管蚜、花生蚜、桃蚜。各龄幼虫平均每天可捕食棉蚜120头,整个幼虫期每头幼虫可捕食棉蚜840~1500头。
应用
1.不同作物间合理间作套种。
2.麦田用抗蚜威和灭幼脲等对天敌安全的选择性杀虫剂防治蚜虫和黏虫。 3.防治烟草苗期害虫可采用种衣剂包衣或在移栽时穴施铁灭克颗粒剂。
正文
食蚜蝇科昆虫的1种。分布于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云南省;日本、印度东部、马来西亚、亚洲北部、小亚细亚半岛、欧洲、北非。幼虫捕食棉蚜、花生蚜、桃蚜等。体长9~10毫米。眼裸。腹部黄斑3对。头部除头顶区和颜正中棕黑色外,大部均棕黄色,额与头顶被黑短毛,颜被黄毛触角第3节棕褐到黑褐色,仅基部下缘色略淡。小盾片棕黄色,毛同色,有时混以少数黑毛。足大部棕黄色。腹部两侧具边,底色黑,第2~4背板各具大形黄斑1对;雄性第3、4背板黄斑中间常相连接,第4、5背板后缘黄色,第5背板大部黄色,露尾节大,亮黑色。雌性第3、4背板黄斑完全分开,第5背板大部黑色。腹背毛与底色一致。
食性
大灰食蚜蝇幼虫捕食棉蚜、棉长管蚜、花生蚜、桃蚜等。各龄幼虫平均每天可捕食棉蚜120头,整个幼虫期每头幼虫可捕食棉蚜840~15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