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潜皮蛾
属于鳞翅目,细蛾科。在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京津地区、陕西省、江苏省等省均有发生。梨潜皮蛾为害苹果、梨、核桃、板栗、沙果、海棠花等多种果树。以幼虫潜入枝条表皮层下串食为害,偶尔也为事果皮,留下弯曲的线状虫道,虫道内塞满虫粪,稍鼓起,虫量大时很多虫道串通连片,造成表皮破裂翘起,枯死的表皮翘起,影响树势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毫米,翅展11毫米左右,体银白色。前翅狭长,翅的缘毛较长。
卵:
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水青色,卵面有网纹。
幼虫
共8龄,前期幼虫(1~6龄)体扁平,头部三角形,黄褐色,体乳白色,后期幼虫(7~8龄)体长7~9毫米,略扁,身体前后宽度相似,有胸足,无腹足。
蛹
体长5~6毫米,淡黄色,触角长过腹部末端。
生活习性
安徽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区每年发生2代。辽宁省、河北省每年1代。以3、4龄幼虫在枝条表皮下虫道越冬。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发生期。8月中旬至9月初,为第一代成虫发生期,第二代幼虫在8月下旬孵化,为害至10月末越冬。
生长繁殖
成虫喜在表面光滑和柔嫩健壮的枝条上产卵,表皮光滑的主干也可受害。
在成虫孵化期,高温干旱,则成虫羽化率、产卵率、卵孵化率和幼虫蛀入率均较低。因而在同一果园中,凡生长茂密、郁闭的树,被害即重,同一株树的树冠中下部,特别是树冠内部的枝条被害重。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在成虫羽化期喷药1~2次,可基本控制为害。可选用90%敌敌畏1000~1500倍液。
苗木接穗熏蒸
将带虫苗木或接穗用溴甲烷熏蒸。在冬季室温8~9℃时,每立方米投药45克,密闭6小时。
种群分布
安徽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区,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京津地区、陕西省、江苏省等地。
分类学
有翅亚纲,鳞翅目,细蛾科,卵生,节肢动物门,有颚类,昆虫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