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哨鹿图

哨鹿图

《哨鹿图》轴的内容是清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到木兰行围(即打猎)的实况记录。画面最前行列的第三人,佩带红锦“撒袋”(即装弓的袋)骑白马的就是爱新觉罗·弘历,这一年他30岁。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他在《御制题写照哨鹿图》中说写道:这幅图是辛酉年(即乾隆六年),他第一次到木兰行围,命郎世宁画的。当时扈从的大臣们,比他年长的有来保等,比他年少的有富察·傅恒等,共计12人,而今天这些人都已死了,所以很有感慨。来保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卒,是武英殿大学土。傅恒后来官居保和殿大学土,封忠勇公。

中西合一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 Lione)生于意大利米兰。因为传教,二十七岁时来到中国。被皇帝召入内庭,在画院当差。客居中国的五十余年间,随侍皇帝,以中西合一的手法,描绘皇帝真容,创立了一种新的画法。

打猎的队伍

木兰在热河省北部(今河北省),是一片山岳原始森林兼有的地带,鹿尤多。《哨鹿图》记录的是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到木兰打猎的情景。为便于狩猎,需要以鹿哨仿效鹿鸣引出鹿群,故称哨鹿。近景中的皇上及亲近大臣是依照西洋画法绘出的,个个表情真切,衣褶彷佛,马匹也是如此。而背景的山林则是依照中国画的画风绘成的,山影模糊,可谓中西合作的巨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