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山梅
赛山梅(拉丁学名:Styrax confusus Hemsl.),安息香科安息香属乔木植物,高可达8米。生于海拔100-1700米的丘陵、山地疏林中,分布于贵州省、广东省、湖北、安徽、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等省。其种子油可制润滑油、肥皂和油墨等。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2-8米,胸径达12厘米;树皮灰褐色,平滑,嫩枝扁圆柱形,密被黄褐色星状短柔毛,成长后脱落,圆柱形,紫红色。叶革质或近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4厘米,宽2.5-7厘米,顶端急尖或钝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初时两面均疏被星状短柔毛,以后脱落,仅叶脉上有毛,侧脉每边5-7条,第三级小脉网状,两面均明显隆起;叶柄长1-3毫米,上面有深槽,密被黄褐色星状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8朵,下部常有2-3花聚生叶腋,长4-10厘米;花序梗、花梗和小苞片均密被灰黄色星状柔毛;花白色,有香味,长1.3-2.2厘米;花梗长1-1.5厘米;小苞片线形,生于花梗近基部,长3-5毫米,早落;花萼杯状,高5-8毫米,宽5-6毫米,密被黄色或灰黄色星状绒毛和星状长柔毛,顶端有5齿;萼齿三角形;花冠裂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2厘米,宽3-4毫米,外面密被白色星状短绒毛,内面除近顶端被短柔毛外无毛,边缘稍内褶或有时重叠覆盖,花蕾时作镊合状排列或稍呈内向覆瓦状排列;花冠管长3-4毫米,无毛;花丝扁平,长8-10毫米,下部联合成管,上部分离,分离部分的下部扩大并密被白色长柔毛,其余无毛,花药长圆形,长约7毫米,药隔被星状柔毛。果实近球形或倒卵形,直径8-15毫米,外面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和星状长柔毛,果皮厚1-2毫米,常具皱纹;种子倒卵形,褐色,平滑或具深皱纹。花期4-6月,果期9-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葵涌(张寿洲等3427)、梧桐山(张寿洲等1442))、湖南省、湖北、安徽、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等省区。生长在海拔100-1700米的丘陵、山地疏林中,以气候温暖、土壤湿润的山坡上生长最好。
繁殖方法
赛山梅传统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其繁殖周期过长,增殖系数较低,且受季节限制,种子发芽率低。可采用组培繁殖。
繁殖的材料:为赛山梅的无菌试管苗,来自浙江农林大学智能实验楼培养室,赛山梅种子来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