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镇
山口镇隶属于青田县,位于青田县东南部,东邻油竹街道,东南与瓯海区泽雅镇接壤,南与方山乡相邻,西南、西与仁庄镇毗连,西北与章旦乡相邻,北连匝南街道,北、东北仍与油竹街道毗邻。下辖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34.58平方公里,林业面积48648亩,耕地2191亩,户籍人口13205人(2019年末),常住人口14963人(2020年)。
历史沿革
清时,屈二都。
民国十年(1921年),称山口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和油竹乡合并称竹山乡。
1952年,将大田县、朱坑、雅陈、陈半山、彭山区、大安、驮察背、山口、牛察坦、小平坑、方岩下等11个村民委员会划出,建立山口乡。
1958年,改为山口管理区。
1961年,改称山口人民公社。
1983年,复称为山口乡。
1985年4月,改称山口镇。
1997年,面积34.58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大田、朱坑、陈半山、雅陈、彭裕、大安、驮背、山口、小平坑、牛寮坦、方岩下、油竹上村、油竹下村、雅、赤岩圩、东堡、彭括、驮山、叶山、麻宅、小口、秋炉坑22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山口镇地名因镇人民政府驻山口村得名。
地理
位置境域
山口镇地处青田县东南部,东邻油竹街道,东南与瓯海区泽雅镇接壤,南与方山乡相邻,西南、西与仁庄镇毗连,西北与章旦乡相邻,北连匝南街道,北、东北仍与油竹街道毗邻。 辖区总面积34.58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山口镇有耕地面积0.2万亩,人均0.2亩;林地面积4.6万亩。累计造林1500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山口1个居民委员会,山口、大安市、雅陈、大田县4个村民委员会,共5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1个居民小组、9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山口镇下辖个1个社区、4个行政村:山口社区、大田村、山口村、大安村、雅陈村,镇人民政府驻山口村永安路242号。[邮编]323904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山口镇辖区总人口1022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50人,城镇化率28.8%。另有流动人口3344人。总人口中,男性5248人,占51.0%;女性4980人,占49.0%;14岁以下3236人,占31.6%;15~64岁5699人,占55.7%;65岁以上1293人,占12.7%。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6人。
截至2019年末,山口镇户籍人口13205人。
2021年7月29日,青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山口镇常住人口数为14963人。2011年末,山口镇辖区总人口1022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50人,城镇化率28.8%。另有流动人口3344人。总人口中,男性5248人,占51.0%;女性4980人,占49.0%;14岁以下3236人,占31.6%;15~64岁5699人,占55.7%;65岁以上1293人,占12.7%。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山口镇财政总收入900.81万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2万元,比上年增长7%。人均财政收入8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2元。
截至2019年末,山口镇有工业企业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2011年,山口镇农业总产值15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5.9%。2011年,生产粮食747.4吨,其中水稻576.3吨,小麦4.6吨。蔬菜种植面积1005亩,产量1245吨;水果种植面积31亩,产量70.6吨。田鱼养殖95亩,产量14吨。2011年,生猪饲养量1300头,年末存栏602头。
工业
2011年,山口镇工业总产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59.2%。
商贸
2011年末,山口镇有商业网点325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38亿元,比上年增长9.5%。
金融业
2011年,山口镇各类存款余额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山口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512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1所,在校生295人,专任教师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41人,专任教师3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9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10万元,比上年增长0.9%,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2.5%。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山口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5个,建筑面积350平方米,藏书8000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山口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固定资产总值3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3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95万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0228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山口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户,人数1人,支出0.42万元,比上年增长7.8%,月人均347元,比上年增长9.1%;城市医疗救助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人次,共支出2.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户,人数15人,支出3.97万元,比上年增长9.1%,月人均220元,比上年增长9.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人,支出1.9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人,支出3.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16人次,共支出8.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4.96万元。2011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245人,参保率56.7%。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山口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2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0.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0.28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13万户。
2011年末,山口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2.6千米,生产能力1.5万吨/日,年工业用水25万吨、生活用水54.8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3.2千米。
2011年末,山口镇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1台,总容扯16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12千米,用电负荷17.12万千瓦。年售电批累计完成0.15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7%,供电可靠率99.9%。
2011年末,山口镇有煤气供(加)气站1个,煤气用户1023户,其中居民用户1023户,燃气普及率为100%,月煤气平均用址730.7立方米。
2011年末,镇区公园3个,公园面积0.8公顷,园林绿地面积0.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0.2公顷,绿化覆盖率8.5%。
交通运输
山口镇有青岱线省道过境,境内长7.2千米。县乡(镇)级公路1条,总长15千米。
2011年末,山口镇道路总长度6.8千米;道路铺装面积0.03平方千米;镇区桥梁3座,总长度0.31千米。镇区公交汽车线路1条,运营里程达13千米,年客运扯11万人次。
风景名胜
山口镇境内有国家4人级石雕文化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于丝岩、印园、石雕城。
文化
山口镇是著名的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和名人之乡,“三乡文化”源远流长。蜚声海内外的青田石雕始于六朝源起山口,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作为青田石雕的发祥地和全国三大软玉石之首“封门青”的原产地,山口已成为全国各类雕刻石的集散中心。集石雕创作、销售、展示于一体的中国石雕城日交易额达30余万元,石雕业已成为山口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石雕作坊近1000家,石雕从业人员达3500多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26人。2003年,在北京举行的代表中国现阶段玉雕、石雕最高水平的“天工奖”评选中,我镇选送的60多件作品里,10件作品被评为金奖、8件作品被评为银奖、10件作品被评为铜奖,并且“封门青”正式成为国石候选石。
山口县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全镇现有1.1万华侨旅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艰苦创业,并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山口又是著名的名人之乡,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方神奇的沃土孕育了如陈慕华、林如奎、倪东方等一代名人。山口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品位高,有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完美结合的千丝岩风景区、有古朴典雅的江南古民居、有以石雕为主线的石雕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华侨花旗街;叶腊石储量大,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现已探明储量3000多万吨,是全国重要的叶腊石生产基地,年产叶腊石原块矿20万吨,粉矿和粒子10万吨,产值1000余万元。随着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全镇人民上下齐心,扎实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为实现“拓展石雕行业,提升经济总量,加快规划建设,打造精品集镇”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山口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