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橙粉蝶

橙粉蝶

异粉蝶(学名:Ixias pyrene\u0026nbsp;Linnaeus ,1764)是粉蝶科橙粉蝶属的一种中小型蝴蝶,雌雄异型。雄蝶与雌蝶的翅膀颜色斑纹有差异。

形态特征

成虫 翅展50-60mm,腹部背面黑色,腹面黄色。雄蝶翅正面橙黄色,前后翅外缘及前翅前缘的上半部都有黑色边,前翅中域到亚顶角处有一大型的橙黄色斜斑,其上有一个黑色中室端脉斑,在橙黄色斑内侧镶有黑色粗条纹,前、后翅基部散生黑色鳞片。翅反面淡黄色,散生黑褐色斑点和细条纹,前、后翅均有中室端脉斑,前翅中室下方颜色非常浅,臀角处有深浅和大小都不一的黑斑。雌蝶翅正面浅黄色或白色,前翅亚顶角斑较窄,成带状,颜色与翅面相同,此斑在m3和cu1 室显著加长,并且在这两翅室的斑上各有一个黑色圆点,后翅外缘的黑色边较雄蝶宽,有时延伸到整个后翅;翅反面的深褐色斑较大,常在前后翅亚外缘形成一排斑列。本种的季节变异明显,低温期(10月到第二年的4月)的成虫后翅正面外缘的黑带减退为一列黑色斑点或缺如,翅反面的深褐色斑大,中间有白色瞳点,并在前后翅的亚外缘形成斑列;高温期(5月到9月)的成虫后翅正面外缘的黑带较宽而显著,翅反面的深褐色斑列较浅或没有。

雄性外生殖器

爪形突较长,基部较窄,末端尖;抱器瓣耳状,基部宽,端部较窄,末端棱角状突出,囊形突较细长,末端圆钝;阳茎细长而直,基部弯曲,有指状突起,末端楔形、钝,长度大于抱器瓣长。

雌性外生殖器

产卵瓣椭圆形,后表皮突短,前阴片近圆形,有皱褶状突起,囊导管较短,与交配囊近等长,交配囊圆形,囊突较大,花生状,其上有齿状突起。

瓶状,其上有12条纵棱,其中的6条或不足6条在顶端突出,并形成窄环或冠,刚产下的卵白色有光泽,后随胚胎发育变为自制淡奶油色,并有桃红色污斑。

幼虫

幼虫期分为五龄。五龄幼虫为深草绿色,有栗色圆点,体侧有白带,带的上下镶有红褐色边,此带在5-7节处变宽、变暗,幼虫长27mm,宽4.5mm。

带蛹,臀棘发达,体色淡绿并有暗黑色斑点,头顶中央有一尖锐而上指的圆锥形突起,蛹背侧平坦,腹部膨大成弧状,长20mm,中部的宽度5mm,喙部宽度1mm 。

分布范围

异粉蝶在台湾地区分布在低、中海拔区域,台湾以北地区比较少见,而在台湾以外分布于南亚、中南半岛、华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此外,异粉蝶也分布在斯里兰卡印度和东南亚地区。

生活习性

异粉蝶的幼虫以山柑(白花菜)科的毛瓣蝴蝶木为主食,平时会停栖在叶子食痕的附近或叶缘的地方,且为老叶。成蝶常在森林边缘与溪流边出没,飞行缓慢,喜爱访花。

文化

异粉蝶的种名Pyrene来自神话中Danaus王的女儿,中文名用蝴蝶的特征命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