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10⁹/L。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成人低于2.0×10⁹/L,在儿童10岁低于1.8×10⁹/L或<10岁低于1.5×10⁹/L,严重者低于0.5×10⁹/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骨髓是产生中性粒细胞的唯一场所。成人每天产生的中性粒细胞中90%贮存于骨髓,约10%释放入外周血液,后者约一半附于小血管壁,称为边缘池;另一半在血液中循环,称为循环池,两者之间可以自由交换,构成动态平衡。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大致分为三大类: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破坏或消耗过多,分布异常。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1.0×10⁹/L、中度(0.5~1.0)×10⁹/L和重度<0.5×10⁹/L(粒细胞缺乏症)。轻度减少的患者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出现疲乏、无力、头晕、感染等非特异性症状。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主要的治疗首先是查找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其他包括感染的防治、促进粒细胞生成、免疫抑制剂等。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极易发生严重感染,病死率较高。预后与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程度、持续时间、能否及时控制感染、恢复中性粒细胞数量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