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解放区报刊

解放区报刊

解放区报刊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出版的报刊。

历史沿革

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解放区的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新解放区创办了一系列报刊,包括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以及东北各省的中共省委机关报。随着各个解放区逐渐联合形成较大的战略区域,每个战略区也开始出版自己的大型报纸,如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中版),中共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七七日报》等。原有的报刊则通过扩大发行地区和增加发行数量来提升影响力,有些甚至增加了版面或缩短了刊期。例如,《大众日报》于1945年8月15日从双日刊转变为日刊,《晋察冀日报》在迁至张家口市后从四开版变为对开版,而晋绥边区的《抗战日报》更名为《晋绥日报》并扩大了发行范围。

全面内战阶段

中国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时,解放区的报刊活动有所收缩。延安市的《解放日报》(延安)于1947年3月27日停刊,党的评论工作转由新华出版社负责。同时,《新华日报》(华中地区版)、《七七日报》等也暂停出版。为了应对战争环境,山东省的《大众日报》和《晋察冀日报》等刊物被迫迁往山区出版。淮北市的《拂晓报》则改为油印报,有时在洪泽湖上的小船上编辑。在这期间,报刊工作人员既要参与战斗,又要坚持办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阶段

1947年7月,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解放区不断扩张,新闻事业也随之迅速恢复和发展。新解放的城市和地区纷纷创办了新的报刊,而一些老解放区的党委机关报也相继迁至新解放的城市出版。1947年11月18日,新解放的石家庄市推出了《新石门日报》(后更名为《石家庄日报》)。1948年1月,中共内蒙古区委机关报《内蒙古日报》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相继创刊。同年6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重组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此外,新解放的洛阳市济南市等中等城市也创办了各自的报纸。1949年1月31日,北平市(现北京)和平解放后,华北《人民日报》迁至北平出版。同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升格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49年5月,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和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解放日报》(上海市)(兼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机关报)分别在武汉和上海创刊。截至1949年9月,已经解放的省份和直辖市均出版了自己的报纸。北京市还出版了《工人日报》、《中国青年》、《中国妇女》等群众性报刊。民主党派的《光明日报》也在北京创刊。《文汇报》在上海复刊。在此过程中,对原有的报刊进行了妥善处理,没收了原中国国民党党政军部门主办的报刊。对于一般的民营报刊,经过登记审查后,上海市允许其中14家报纸和28家杂志继续发行,其中包括《大公报》。而对于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报纸,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其中有英文《字林西报》、《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和俄文《新生活报》等经过登记后得以继续出版。

参考资料

追忆过往时光.今日头条.2024-11-21

(《石家庄日报》)创刊.https://www.sjz.gov.cn/columns/2ca1cd2b-05ca-49ef-8860-d5c0ef167474/201704/19/fe496b7a-ccda-4855-838b-06ba70868605.html.2024-11-21

时间开始——《北京日报》诞生记.今日头条.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