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董琴
1925年春,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成立,他任执委会主任委员。 1926年4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成立,江董琴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席。 1930年该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江董琴担任中央委员。
人物简介
江董琴(1888-1933),原名栋卿,福建省永定区高头镇高北村人。“第三党”创建人。
主要经历
江董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漳州简易师范,因参加反清革命事泄,宣统二年(1910年)只身逃往南洋,流亡马来西亚加入槟岛华侨殷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1911年,槟城华侨富商、同盟会会长吴世荣请他专事同盟会做发展会务的工作。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市组织护法军政府组织北伐,江董琴任军政府咨议随军出征。1923年任广东梅州市长。1924年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赞褒“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会后作为孙中山的代表,前往厦门市筹建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准备策应北伐。1925年春,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成立,他任执委会主任委员。6、7月间,在厦门发动和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年底,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6年4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成立,江董琴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席。还由他推荐共产党人罗扬才、阮山、李觉民当选为执委常委,使左派力量得以加强。同年7月调广州市参与商议北伐战争,任北伐东路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1926年,国民革命军组织北伐后,江董琴任总政治部总务科科长。北伐军入闽后联合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工农运动,调用广州讲习所闽籍毕业学员深入农村开展工作,革新吏治和全省党政机构,整顿市场经济,使福建省面貌一新。尔后随北伐军前往上海市。1927年春,他到上海,仍主持东路军政治部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江董琴弃职前往武汉市参加左派国民政府,任汉口公安厅厅长,不久前往南昌市任叶挺独立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南昌起义的前期准备。起义前夕赴上海。1928年与邓演达联手创建中华革命党(时称第三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1930年该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江董琴担任中央委员。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时,江董琴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次年8月,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后,江董琴为继承邓演达的遗志,迁居漳州市,利用与当地军阀张贞的交谊,积极经验闽西南,打算建立反蒋基地。他办银行、创办训练班和永定小学。与此同时,还在家乡高头建立“金丰信用组合”,发行钞票(因票面印有牛耕田图案,民间称“牛票”),以筹资发展经济。另外,还举办高头军事、行政人员训练所。
1933年,十九陆军酝酿在福建省建立抗日反蒋的“人民革命政府”,他积极参与。11月,赴广州市联络陈济棠参加“福建事变”时,被陈济棠部将缪培南杀害。时年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