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叙堂
天叙堂,原名“叙天伦之乐”,是由“海上闻人”虞洽卿出资兴建的私人住宅,位于浙江省慈溪市东部龙山镇的伏龙山下。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楼群,拥有花园天井、亭台阁榭以及粉墙碧树和雕梁画栋的精美装饰。2001年6月,天叙堂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虞洽卿出身贫寒,早年丧父,与母亲和幼弟相依为命。在上海取得成功后,他希望将母亲接到上海享福,但由于母亲不愿离开故乡,于是虞洽卿在家乡为母亲修建了这座豪华宅邸,并安排元配夫人陪伴母亲。天叙堂的名称寓意着让母亲享受天伦之乐。该堂的匾额由晚清著名书法家李梅庵题写。据传,李梅庵初次来到龙山时,虞洽卿有意考验他的书法功底,特意放置一张破损的桌子和几支残缺的笔。然而,李梅庵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反而以惊人的技巧完成了“天叙堂”三个字的书写。不久之后,黎元洪和于右任等人对这一作品表示高度赞扬,并纷纷留下墨宝。不幸的是,这些珍贵的作品现已遗失。
建筑特点
天叙堂占地面积约为15亩,由五个庭院构成。前三个庭院建于1916至1919年间,采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包括照壁、牌楼、梁枋、牛腿、雀替等元素,制作精细,雕刻细致,展现出浓郁的传统韵味。而后两个庭院则是1926至1929年间建成的,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如高门敞堂、线条流畅的设计,以及罗马塔司干式柱子等元素。整个建筑群布局在同一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天叙堂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多种外来建筑风格,这种独特的设计在国内极为罕见。在建筑材料和工艺方面,天叙堂无论是石作、砖雕、木雕、梁架,还是混凝土结构装饰,均选用优质材料,精心制作。尤其是主楼的混凝土结构和装饰,尽管经历了多年的风吹雨打,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没有出现明显的开裂、酥化或脱落现象。此外,天叙堂的装饰工艺也非常独特,梁、枋、牛腿、雀替、门楣、连楹、柱子、围墙、楼梯、地坪、天花等部位均饰有各种花纹图案,如凤凰牡丹、鹿衔野生灵芝、岁寒三友、使君子、博古、杏花、海棠花、三国、西游记故事及毛茛叶、卷草纹、垂幔纹、宝相花、橄榄枝、藻井、几何图形等,展现了精湛的艺术水平。
价值意义
天叙堂作为中国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上层资产阶级在建筑审美的变化历程,同时也是当时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变迁的历史见证。
文物保护
1997年5月,天叙堂被慈溪市政府宣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在2002年6月,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溪市政府计划投入巨额资金,不仅对天叙堂进行修复,还将建立陈列馆展示宁波市帮历史遗迹、人物事迹以及宁波地方风俗文化。此外,还将恢复山下村原有的景观和与虞氏相关的景点,旨在再现龙山地区的繁荣景象。
主人简介
虞洽卿,1867年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龙山村(现属于慈溪市龙山镇山下村)。15岁时前往上海瑞康颜料行担任学徒,后来在多家外国企业工作,最终成为一位富有的商人。1945年4月26日,虞洽卿因急性淋巴腺炎在重庆去世,享年79岁。同年11月,他的灵柩被专门运送回老家,安葬在伏龙山上。
参考资料
虞氏旧宅天叙堂恢复原貌(图).新浪网.2024-11-26
宁波天童寺退居方丈广修长老一行参访伏龙山天叙堂.大菩文化 .2024-11-26
虞洽卿故居“天叙堂”走马观花.新浪博客.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