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瓦猫
鹤庆瓦猫,又名镇脊虎、降脊虎,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白族传统泥制工艺品。瓦猫以虎为原型,外形、大小与猫相近,鹤庆瓦猫的造型夸张别致,多为大嘴、牙尖、眼凸、蹲姿,因传说中“吞金纳银”的作用,肚子多为中空的。白族人认为将瓦猫供上屋脊门头,具有扶正风水、镇宅驱邪、祈福纳吉的作用。
瓦猫为云南特有,在云南各地的叫法不一,因大理地区的瓦猫称谓在先,便习惯地将云南置于房屋之上的镇宅之物统称为瓦猫。瓦猫追本溯源是一种屋脊兽。明代嘉靖,鹤庆的砖瓦业发展,瓦猫等民族工艺品随之产生,代代相传,不断完善。现代,随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鹤庆瓦猫逐渐从民族建筑构件变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鹤庆瓦猫制作及其传承人金福因其精湛的手工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民间美术大师”。
鹤庆县瓦猫完全凭借手工制作,主要是用鹤庆当地所产精泥手工捏塑为猫胚,再将猫坯入窑烧制而成。瓦猫融宗教文化、建筑装饰和民间艺术为一体,其鲜明的象征性和寓意性,承载了白族先民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形成了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文化产业,具有潜在的收藏价值。
命名
瓦猫是一种云南特有的屋脊兽,以虎为原型,外形、大小与猫相近,流传于昆明市、呈贡区、玉溪市、曲靖、楚雄、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在昆明郊区被称为吉祥猫,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姚安县一带被称为镇山虎、辟脊虎,在大理州鹤庆县被称为瓦猫或脊祥虎,因大理地区的瓦猫称谓在先,便习惯地将云南置于房屋之上的镇宅之物统称为瓦猫。鹤庆瓦猫还因颜色呈现青灰色又被称为灰陶瓦猫。
历史沿革
云南大理鹤庆制作瓦猫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明代嘉靖年间,建造鹤庆府城的大部分城砖和瓦均在鹤庆烧制,由此形成了瓦窖头等村,也造就了大批泥瓦匠人,瓦猫等民族工艺品随着砖瓦业的发展而产生,鹤庆县金墩乡赵屯、和邑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烧制砖瓦,代代相传,不断完善。
制作工艺
原料
鹤庆瓦猫的材料为鹤庆当地烧制砖瓦用的窑泥,从中精选出含沙量较少的泥土,将黄、黑、白、紫四种颜色的泥土按照一定配比混在一起,踩制出一种适合制作鹤庆瓦猫的泥。传统方法为放入专门的塘子里,让两头牛在塘子里踩两天,此外,还可以用专门碾压泥土的机器碾压一天时间。
塑形
捏制瓦猫的整个过程不依靠模型,完全凭借手工制作。瓦猫的制作从底座开始,根据构思好的瓦猫的大小、形态和样式捏制一片瓦片,并在其上打一个圆孔,之后逐步向上捏制、衔接。因鹤庆瓦猫的身体部分是空心的,先用陶土在铁皮管上捏制做出瓦猫的身体,之后将铁皮管取出,再把身体放置在支架上捏出四肢及尾巴,最后用几根木棍来支撑捏制好的身体,加以固定以防变形,放在阴凉处凉置半干。然后,继续在凉置半干的鹤庆瓦猫的身体上捏制出头、嘴、耳朵的形状。捏制完成后使用竹篾子刻画出瓦猫的胡须、眼睛、鼻孔、脚趾以及身体与四肢上的麟纹加以完善,同时还要细致刻画瓦猫身上的纹饰图案,有时根据需要会在头上刻画太极八卦图或者“王”字。
烧制
瓦猫的泥坯捏制好后,需要晾晒七天左右,直至里外全部干透,然后下窑烧制七天七夜,温度为1200℃至1500℃的高温。烧制后,还要进行放水,使瓦猫在含大量水蒸气的环境中变色。此外,若与砖瓦一同烧制,为确保瓦猫的质量,需要将瓦猫放在最上面。
特点和功用
外形构造
鹤庆瓦猫通体由筒瓦基件和猫身两部分组成,猫身没有固定样式。不同地区的瓦猫形象有所区别,而鹤庆瓦猫在造型上最有特色:嘴巴的造型极度夸张,大嘴张开,舌头向外伸出,嘴里有几颗尖利的牙齿,上颚大,下颚小;眼睛圆睁且外鼓,耳朵直竖,显得神气十足;多为蹲姿,四肢粗壮并有节,尾巴直立上翘,身上有鳞纹。鹤庆瓦猫夸张别致的造型之中,又有逼真灵动的神态,气质古朴。其颜色多为青灰色,与房瓦色彩一致。此外,因瓦猫在传说中有着“吞金纳银”的作用,其肚子多为中空的。
功能作用
白族崇敬虎,称老虎为大猫,老虎是白族古老的图腾。因此在放置鹤庆瓦猫的民间习俗中,白族人认为将虎的形象化作瓦猫供上屋脊门头,具有扶正风水、镇宅驱邪、祈福纳吉的作用,但并不是每家每户都需要安置瓦猫,例如:在建房选址上犯了忌,房子的方位与山川河流、道路或周围房子的走向相冲,却无法避让时,便要请出瓦猫来化解煞气,保卫家园;房屋连续性的失火却找不到原因,也需要放置瓦猫来镇宅安家。此外,白族民间还将猫视为福禄的象征,有“吞金纳银”“吃金纳银”“招财进宝”的作用。
瓦猫被视为有灵之物,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开光”仪式,一般在新宅落成的“合龙口”之日放置,在鹤庆,安放瓦猫的仪式古朴而隆重:由掌墨师用公鸡鸡冠花血“点”瓦猫,粘上鸡毛、鹰羽、牛毛、猫须,腰系红绸,祭过“三牲”大礼之后,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将瓦猫抬上屋顶。放置瓦猫的位置和放置何种瓦猫也有讲究,例如,若房前有浊水、家里比较潮湿或瓦上生瓦花,就要在屋顶正中的龙口上放置名叫扑水猫的瓦猫来镇住青龙,并在瓦下放万年历。一些瓦猫还要成对使用,如放置在谷仓的守仓猫;有的瓦猫放置在屋脊右边,称为吃东方青龙猫,而放在屋脊左边的叫吃西方白虎猫。
流派类别
鹤庆瓦猫按照用途区分,可以分为脊猫、带猫、角猫、门猫四大类,这其中又可根据造型不同,分为迎吉、望庚、嘉瑞、拱极、虑、陆、姆、鲊、娄滴儿、罗陆漂、福娄等十余种,各类瓦猫摆放的位置各不相同,寓意也有差别。
意义和影响
鹤庆瓦猫是鹤庆白族特有的图腾信仰文化,与白族的生活密不可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习俗与宗教信仰。鹤庆瓦猫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展现出白族人特有的艺术创造力,其鲜明的象征性和寓意性,承载了白族先民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鹤庆瓦猫的价值发展是起初以实用价值为主,随着对生活的需求与美学的追求,鹤庆瓦猫种类的增加,逐渐形成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泥塑瓦猫工艺在鹤庆赵屯等地传承发展,并且由于其就地取材、烧制简单的优势,随着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从民族建筑构件变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被游客、专家学者购买收藏,成为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兴产业。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瓦猫艺人郜金福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称为云南省专业制作瓦猫第一人,人称“猫福”,因其精湛的手工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应邀前往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传授技艺。
其他类型
瓦猫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呈贡、曲靖、楚雄、大理、丽江市等地,其造型都各不相同,这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地域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礼仪都密切相关。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
“瓦猫师傅”郜金福:把云南红泥玩出艺术范.今日头条.2024-01-31
《鹤庆非遗传承篇》之“鹤庆瓦猫”.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8
鹤庆印象|瓦猫情深.鹤庆县人民政府.2024-03-28
瓦猫 屋脊上的守望者.中国农村网.2024-04-01
大理守艺人—— 鹤庆瓦猫制作及其传承人郜金福.ynmzyx.2024-03-28
云南大理白族瓦猫工艺.今日头条.2024-01-31
走下屋脊 云南瓦猫“安新家”.今日头条.2024-01-31
郜金福.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4-02
北班榜村的瓦猫.豆瓣读书.2024-03-29
北班榜村的瓦猫/马佳著.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