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苔草
五台山草(学名:薹草属 montis-wutaii T. Koyama),属于莎草科薹草属的植物。目前,五台山薹草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在春季,五台山薹草比其他类型草早返青10~15天,对于家畜在早春营养缺乏的情况下能吃到青草,对缓和家畜在冬瘦后接着出现的早春死亡现象有一定的作用。
形态特征
小穗3-4个,接近,顶生1个雌雄顺序,长圆状倒卵形,长10-15毫米,雄性部分短于雌性部分;侧生的小穗雌性,长圆形,长9-12毫米,宽4-6毫米,密花;小穗柄纤细,下垂,上部粗糙。
雄花鳞片长圆状披针形,褐紫色,薄膜质,具宽的白色膜质边缘,背面具3脉,常常或多或少被毛;雌花鳞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渐狭,长2-2.5毫米,宽约0.6毫米,褐红色或褐紫色,具白色膜质边缘,背面具3条脉。
果囊长于鳞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 (2.5) 3-3.3毫米,宽1.5-1.8毫米,膜质,无毛,全部密被细点,具3-7条脉,膨胀,基部渐狭成楔形,顶端急缩成短喙,长0.3-0.4毫米,平滑,内弯,喙口膜质,具2齿。
小坚果疏松地包于果囊中,倒卵形,黑三棱形,长1.5-1.8毫米,宽1毫米,褐色,基部渐狭成楔形,顶端急缩成圆形或近截形;花柱稍长,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山西省等地。
近种区别
五台山薹草与膨囊薹草 C. lehmanii Drejer 相近,但五台山薹草体态较大。果囊长约3毫米,脉明显。雌花鳞片亦大,长2-2.5毫米,易于区别。
保护级别
五台山薹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