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Gansu Research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行政关系隶属于甘肃省林业厅,科研业务工作和科学事业费隶属于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管理,属社会公益类科学研究单位。
林科院主要负责干旱造林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经济林研究、重大产业化项目研发、林业生态效益监测、林业科技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为全省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截至2017年3月,林科院设有职能科室5个、研究机构8个,有在职职工90人,累计完成各类科研推广课题83项,56项获科研成果奖。
历史沿革
1958年12月,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内设立了林业研究所,地点在武威市黄羊镇。
1962年,林业科学研究所精减部分人员与园艺研究所合并,成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园林研究所的一部分。
1963年,林业科学研究所恢复原建制。
1964年,改为甘肃省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所,所址迁至兰州市。
1970年,研究所被撤销,科研工作中断。
1971年10月,成立甘肃省农业科技工作队革命委员会,下设林业规划组。
1972年,恢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下设林业科学研究所,恢复了部分科研工作。
1975年,在黄羊镇恢复省农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1976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科所改名为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仍归省农科院领导。
1978年6月,甘肃省林业研究所改归甘肃省林业局领导,定名为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2000年,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搬迁新址。
2005年,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科研条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3月,林科院设有研究机构8个:森林及湿地研究所、黄土区生态治理研究所、经济林研究所、林业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所、林业科技咨询中心、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信息中心、林木种质资源研究所(中心实验室)。
林科院设有甘肃省油橄榄信息服务平台,甘肃省林业生态效益评估所,甘肃省油橄榄工程中心,甘肃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国家级),甘肃敦煌西湖湿地系统定位研究站(国家级),甘肃口人工林省级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省级),甘肃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代理事物所等科研平台。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3月,林科院共有在职职工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0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1人,省优秀专家2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333”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1人,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农业咨询专家、省政府参事1人;注册咨询工程师3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赵明
甘肃省优秀专家:黄华梨等
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赵明
甘肃省领军人才:黄华梨、姜成英等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17年3月官网公开资料显示,林科院多年来累计完成各类科研推广课题83项,56项获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奖励26项。出版专著、论文集、科普读物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0余次。
2016年1月至12月中旬,林科院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4篇,其中国家级论文20篇,省级论文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三个行业标准获批颁布。6个项目已经获得资助,项目总资金达1530万元。18个项目执行到期,其中完成结题9项,接近完成结题的9项。
2017年,林科院共承担科研及推广延续项目55项,结转结余资金829.16万元,其中已18项顺利通过验收结题,37项在研。科技人员发表科技论文36篇,其中发表SCI一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4项,颁布行业标准1项,待颁布2项,通过国家林业局等部门验收的项目18项,编撰专著3部正在出版印刷中。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美国野生枸杞种质资源引进与研究)、获得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
学术刊物
《甘肃林业科技》(ISSN1006-0960,CN62-1059/S)创刊于1979年,是甘肃省林学会和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技术类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2000年通过了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的达标检查,2001年初被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确定为“达标”期刊。在2001年“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评优活动”中成为获奖期刊。
文化传统
1.整体构图为一个奔跑中的人(或本身就是一个“人”字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单位的健康、自信、充满活力和不断前进的形象。
2.中间部分是一个“绿色大厦”,建造她,这是我们林业工作的目标,也是每个林业工作者神圣职责。
3. “圆环”代表科学技术,体现林科院科研的性质,表现林业工作更需要科技作支撑,才能取得更大进步;“L”、“K”两个字母也隐含在标志中。
4.本标志设计以深绿色(C100%,Y100%,Redmi K40%)为主色调,辅以蓝色(C100%,M60%)。绿色为林业用色, 蓝色则代表文明和希望。
参考资料
甘肃省林业志.甘肃地方史志网.2019-03-24
单位简介.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19-03-24
《甘肃林业科技》简介.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19-03-24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标志说明.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