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机械论自然观

机械论自然观

机械论自然观起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兴起,至近代科学革命达到顶峰。这一观念在19世纪后期面临质疑,到了20世纪初期逐渐式微。尽管如此,机械论自然观在其鼎盛时期曾占据西方思想史乃至全球思想史的主导地位,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这种世界观及其支撑的主客二分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被认为是现代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之一。

历史背景

机械论自然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原子论,但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萌芽。随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到来,这一观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到了19世纪后半叶,机械论自然观受到了挑战,进入20世纪后,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观点主张

机械论自然观的核心理念是将人与自然视为相互独立且对立的存在。在这种观念下,自然界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只有人类才有价值。这为人类无节制地开采、利用和控制自然资源提供了道德基础。此外,机械论自然观还强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在西方文化中,自然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此当自然被视为工具时,女性也会受到影响,面临着人格贬损和压迫的问题。生态女性主义正是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评。

内容特点

机械论自然观的世界观包括以下主要特征:

- 宇宙被视为一个空旷的框架,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即所谓的绝对空间。

- 时间被认为是以恒定的速度流逝,不受物体运动的影响。

- 机械运动被视为唯一的运动规律,整个宇宙被视为一架巨大的机器。

- 分析和分解的方法被视为主流的研究自然的方式。

科学基础

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得益于经典力学的发展。一些哲学家如托马斯·霍布斯提出机械位移是物体的唯一运动形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受机械运动原理的支配,人与自然并无本质差异。约翰·洛克则将构成物体的物质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组合视为决定所有物体特征的基础,认为自然事物的所有特性都是由物质微粒的机械组合所决定。让-雅克·卢梭则将物质作为存在的唯一实体,也是认知的唯一依据,并用机械论的观点解释了生命体和心理活动的形式。尼古拉斯·霍尔巴赫则认为运动是一种纯粹的机械运动,并将因果关系简化为机械的因果必然性。

参考资料

机械论自然观.百度文库.2024-10-24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百度文库.2024-10-24

科学哲学-机械论自然观.人人文库.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