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鹃鴗

鹃鴗

鹃𫁡(学名:Leptosomus discolor),又名鹃三宝鸟,是三宝鸟目下唯一的鸟类。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

外形特征

鹃𫁡体长40-45厘米,头大、颈粗,喙粗壮而直,眼睛接近头顶,且两性高度相异。雌雄异色,雄鸟北部铅灰色,腹部淡灰,雌鸟褐色,腹部具有斑点。

分布范围

鹃𫁡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科摩罗群岛上,约92.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它们是留鸟,不分人工或自然环境,在其分布区域内都有可能会出没,也不太分海拔范围地从接近海平面到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带都有机会出现。

生态习性

鹃𫁡通常成对或成家族群体出现,并常常可见一小群在森林的上空飞行。待在树林中歇息时往往长时间静止不动,若不出声则在茂密的雨林树冠中很难找到它们,并因此对其社交行为认知较少。其飞行缓慢深沉,拍翅有力且灵活且有节奏性。

鹃𫁡为肉食性,主要以陆生无脊椎动物、大型昆虫、壁虎、蜥蜴及避役为食,包含昆虫、蝗虫、毛虫竹节虫目螳螂、蟑螂、蝉和蚱蜢等。在圈养环境中,家禽的肉、鱼肉、腌牛肉南蜥属的蜥蜴也可作为食物选项。

繁殖

鹃𫁡的繁殖季节在不同岛上有所变化,科摩罗群岛的繁殖季节从九月中旬开始,而马达加斯加岛则是在十一月左右开始。采一对一的婚配制度,雄鸟和雌鸟经常进行滑翔的展示飞行。

与人类的关系

鹃𫁡在马达加斯加语中有多个名称,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的贝伦蒂被称为vorondreo或treo-treo、在北部的马鲁武艾和安班加被称为kirombo。鹃𫁡通常可以驯化且容易接近,在当地部分文化中是代表晴朗天气的吉兆。因为其常常成对出没,马拉加西人认为它们代表了一对夫妻的结合,因此被视为“爱之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