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翅交嘴雀

白翅交嘴雀

白翅交嘴雀(拉丁语文学名:Loxia leucoptera)为雀科交嘴雀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阿拉斯加州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及中国大陆的东北与华北等地,多见于山区森林鸟类及多栖于山地针叶林以及也见于针阔混交林中。

基本资料

拉丁目名:PASSERIFORMES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雀科

拉丁科名: 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交嘴雀属

拉丁属名: Loxia

拉丁种名: leucoptera

定名人: Gmelin

年代: 1788

原始文献: Syst. Nat., ed. 13, 1: 844

模式产地:北美洲: Hudson Bay 及纽约

英文名称: White-winged Crossbill

生境:山区森林鸟类, 多栖于山地针叶林, 也见于针阔混交林中

国内分布:东北,华北

国外分布:欧洲阿拉斯加州加拿大俄罗斯日本

资料来源: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184-185,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中国鸟类区系纲要)

简介

白翅交嘴雀(学名:Loxia leucoptera)为雀科交嘴雀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阿拉斯加、加拿大、俄罗斯、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华北等地,多见于山区森林鸟类、多栖于山地针叶林以及也见于针阔混交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美洲哈得逊湾及纽约

物种特征

全长约150毫米。雄鸟:通体朱红色。翼和尾近黑色,翼上有一道白斑。下腹白,脸暗褐色。雌鸟:暗绿色,脸灰色。翼上有两道白斑。栖于针叶林带和混交林带的针叶林中。冬季多结群活动。食物为松和杉的种子。分布于东北,河北省

中等体型(15厘米)的雀。嘴相侧交,甚似红交嘴雀但体型较小而细,头较拱圆。与红交嘴雀的区别在具两道明显的白色翼斑且三级飞羽羽端白色。繁殖期雄鸟暗玫瑰绯红色,腰色较艳。雌鸟似雄鸟但体色暗橄。榄黄且腰黄。幼鸟灰色具纵纹,但已具白色翼斑。

虹膜-深褐;嘴-黑色,边缘偏粉;脚-近黑。叫声:叫声为轻柔的glib glib,不如红交嘴雀生硬,进食时作唧唧声。似黄雀浓郁的鸣声,带颤音和沙哑嘟声,从树顶或作悬空炫耀飞行时发出。北美洲及欧亚大陆的温带森林;越冬南迁。

罕见。亚种bifasciata可能繁殖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越冬往南迁至辽宁省河北省。可能也出现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共和国山。

红交嘴雀。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习性

栖居于温带森林,冬季结群迁徙,飞行迅速而带起伏,倒悬进食,用交嘴嗑开松子

饲养

食物为松和杉的种子。

驯养难度

野性大,较难驯养。

繁殖

白翅交嘴雀是温带针叶林鸟类,巢穴筑在松枝茂密的地方,巢用细枝,小草筑成杯状,里面铺垫着柔软的羽毛。繁殖雌交嘴雀每次产卵3-4枚,它从产下第1枚卵起,就在巢内孵卵,一直到鸟宝宝离巢为止。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