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田山花袋

田山花袋

田山花袋,原名田山录弥,又名田山六弥。日本小说家,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曾师事尾崎红叶等人。1891年发表处女作《瓜田》。早期作品有浪漫主义色彩,后转向自然主义,以详细的自我审视和自省的作者为特点。代表作包括《重右卫门的末日》《棉被》《生》《妻》《缘》《乡村教师》等。还有随笔《南船北马》《东京三十年》等。与岛崎藤村等并列为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后刊有全集16卷。

人物经历

田山花袋(1872~1930)日本小说家,日本私小说的创始人,明治四年旧历12月13日(1872年1月22日)生于群马县馆林市,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父亲在1877年4月的薩摩叛乱中丧生。从中学辍学,充当店员。青少年时代学过文学、英语,并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作品。1889年起跟桂园派歌人松浦辰男学习创作和歌,接受了重实感、去技巧、忠于自我的理论。为后来接受自然主义思潮打下基础。

早期发表有爱情小说《小诗人》(1893)、《故乡》(1894)、《野花》(1901)等。在莫泊桑自然、大胆、赤裸裸地描写的理论影响下写出中篇小说《重右卫门的最后》(1902),因露骨描写男主人公生理缺陷引起很大反响。1904年以随军记者身份参加日俄战争,翌年发表《第二军从征日记》。

1906年任博文馆的《文章世界》杂志主编。写了不少鼓吹自然主义的文章,并以《棉被》(1907)作了实践。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中年作家竹中时雄爱上了自己的女学生。由于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他不敢公开自己的欲望。女学生回乡后,他只好拼命地嗅着带有女学生体臭的被子。这部作品曾以其大胆暴露人心深处的丑恶而引起巨大反响。小说所采用的自我告白方法,对此后的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并成为私小说的一个出发点。

此后他写了取材于家庭生活的三部曲《生》(1908)、《妻》(1909)、《缘》(1910)及另一部长篇代表作《乡村教师》(1909)。1911年大逆事件发生后,他顿感空虚和孤独。企图从宗教中寻求解脱,写出另一部长篇代表作《时过境迁》(1916),此作刻画了安于命运、克己寡欲的舅父形象。

他的作品视野始终局限在自己身边,题材也多止于平凡人的爱欲。他于1899年2月结婚,母亲在同年8月去世,9月加入了《白文馆》报社的工作人员。1902年,他凭借赛德曼的《猫桥》取得了第一次成功。1904年,他被派往满洲作为战地记者,这段经历促使他写出了《一名士兵》等故事。

1903年,一位女性崇拜者冈田美千代(1885-1968)给他写信;显然受到盖哈特·霍普特曼的戏剧《孤独的人》的影响,田山允许这位粉丝来东京当文学学徒。她于1904年2月抵达,但只在他3月23日离开前一个月做了客人;他于9月20日返回后,她搬回来,一直住到1906年1月。他并没有开始一段恋情,而是将浪漫的紧张关系作为他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作品《蒲团》的素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了一名作家,并确立了日本文学流派“我小说”——尽管事实上,《蒲团》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1907年,他开始与一位名叫田米的艺妓(1889-?)发生一段恋情;这段经历并不愉快,并伴随着朋友和家人的死亡,导致他后来的作品带有一种晦涩、悲观和宗教的色彩。关东大地震后,田山为飯田提供了住所,因为她的房子在灾难中被毁。他与飯田的这段关系在小说《百夜》(1927年)中有所体现。他一直写作,直到1930年因喉癌去世。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作家始终把批判明治社会、打破因袭陈规的陋习、寻求自我解放作为文学创作的目标。但是这种自我解放并不彻底,它并没有触动国家及家族制度,而只是着眼于身边有限的个体身上。对人世间的悲惨生活与人性的丑恶,也只是作为生活实态来进行原原本本的反映,并没有揭示出造成这种社会根源的原因,更没能给人指出出路。这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局限性。田山花袋的思想意识当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局限性。从他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出,对于不合理的现实,他有意回避自觉的反抗,甚至采用“自我破坏”的消极的方法来表现现实的丑恶。正如花袋在评论《东京的三十年》中所说的那样,“我也想走一段痛苦的道路。与这人世作战的同时,也向自身进行勇敢的挑战。将那些掩藏着的东西,遮蔽着的东西,甚至那些说出来会破坏自我精神的东西,公布于众。”田山花袋的思想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局限性,那就是丧失了理想的虚无主义世界观。这是导致花袋最终脱离自然主义的根源。这种世界观在他前期的作品中也有些许反映。例如在小说《棉被》当中有这样一段:“悲哀,真的很悲哀。这种悲哀不是华美的青春的悲哀,也不是单纯的男女恋情的悲哀,而是潜藏在人生最深处的巨大的悲哀。逝去的流水、调零的花朵,当你触及到这种蕴藏在自然深处的无可抵抗的力量时,觉得没有什么比生命更虚幻的了。”这些都是作者思想中一种看破红尘的宿命论的世界观的产物。

艺术特色

在描写方法上,田山花袋在作品中尝试了“平面描写”这种新的描写方法。所谓平面描写,是指不加任何主观意志,不采用任何技巧,只是将客观材料直接进行表述的方法。对表现对象进行描写时,并不介入到客观事物或人物的内部去,只是将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现象进行平铺直叙,将事物的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深思,这就是“平面描写”的主旨所在。例如《乡村教师》这部作品就是采用了平面描写的手法,在整部作品里,作者始终用客观的态度审视全局,因此小说情节就像一幅淡水画一样展开来,给人以平明真实的感觉。

但是文章失去了有生色的跃动感也是事实,因为在进行自然景物与人物描写时,按照既定的顺序,以相同的比重、相同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容易给人以过于单调的感觉。这样的风格也同样体现在人物塑造上。例如在《乡村教师》第十七章里,写林清三与郁治一同去探望暑期回乡的美穗子。在这里,主人公林清三第一次怀着激动的心情来探望暗自倾心已久的美穗子,但是从字里行间,这种喜悦与激动并没有体现多少。谈话的内容也都是些常识性的问题,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也不多,对包括林清三在内的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没有跳出表面化的、类型化的形象塑造模式。

主要作品

人物影响

田山花袋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着眼于社会底层,洋溢着自我批判的精神,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艺术上他主张大胆地予以暴露的“露骨的描写”,提倡摒弃理想主义,采用“平面描写”的手法,从而提出了描写上的革新,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他的作品《蒲团》使他成为了一名作家,并确立了日本文学流派“我小说”。他一直写作,直到1930年因喉癌去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