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顶雀百灵
灰顶雀百灵(学名:Eremopterix griseus),是百灵雀百灵属的一种,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西南地区。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体型如麻雀,生活在南亚的平原地区,包括裸露的土地、草地和灌木丛中。
外形特征
灰顶雀百灵是一种雌雄异型的小型鸣禽,身长约12 cm。雄鸟头部和腹部棕黑色,项处有白斑,灰色冠,上体和翼苍白灰色;雌鸟上体白灰褐色,浅黄色胸部,腹部白色。幼鸟羽色象雌鸟。具有白灰色厚实的鸟喙,较粗壮而呈圆锥状。鼻孔上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长而直。
分布范围
灰顶雀百灵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王国、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生活在禾秸、灌木、荒地、河岸沙地和海岸的潮滩上,避开沙漠内部。分布范围限于海拔1000米以下,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到斯里兰卡,西至印度河流域,东至阿萨姆邦。
生活习性
灰顶雀百灵生活于干燥的大草原,半沙漠或有稀疏植被的沙漠区域。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状飞行。于地面,或于飞行时,或在空中振翼同时缓慢垂直下降时鸣唱。高飞时直冲入云,在地面亦善奔走,受惊扰时常藏匿不动,因有保护色而不易被发觉。常站高土岗或沙丘上鸣啭不休,鸣声尖细而优美。平时在地上寻食昆虫和种子。主要以草籽、嫩芽等为食,也捕食昆虫,如直翅亚目、蝗虫等。通常成对或小群出现,冬季会形成较大的群体。受到干扰时,它们有时会蹲下并飞走。夜间在地面上栖息,将土壤挖出小凹陷。
生长繁殖
雄鸟求偶时在空中鸣唱或在高空拍动翅膀。巢杯形,安置在松软的沙质地形上,外缘由小卵石或沙子围拢加固,里面由禾本科杂草草叶和细蒿秆构成。每次产2-3枚卵,卵近黄白色,表面光滑而具褐色细斑,大小约为23毫米×18毫米。两性轮流孵化深圳地铁11号线12天早成雏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双眼。这期间大约25%时间由双亲共同哺育,主要是喂食昆虫的美国白灯蛾。幼鸟在8天以后离巢,并且在14或15天以后飞行。繁殖季节不规律,主要在南印度的2月至9月和斯里兰卡的5月至6月之间。雄鸟的展示包括一段歌唱飞行,飞起并发出啁啾声,然后闭着翅膀俯冲,滑翔上升,伴随着每次俯冲时的长长的低吹口哨声,每次上升时的尖锐的啁啾声。展示以雄鸟以一定角度降落并落在小土丘或土块上结束,几分钟后重复表演。巢是在地面上草丛下的紧凑凹陷处,用草和毛发铺垫,边缘上摆放一些鹅卵石。雄鸟和雌鸟都会孵蛋,蛋孵化大约需要13或14天,雌雄鸟轮流喂养幼鸟,尽管雌鸟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