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头稚冠雉
小灰头稚冠雉(Ortalis vetula)是一种凤冠雉科的大型鸟类,栖息在热带及亚热带的环境,分布范围从得克萨斯州瑞欧格兰山谷(Rio Grande Valley)丛林至哥斯达黎加的最北部,以及墨西哥近太平洋的低地丛林至尼加拉瓜北部。它们的体长约56厘米,重约650克,颈长、头细,喉咙无羽毛。现存数量约为50-500万只,未受到威胁。
形态特征
小灰头稚冠雉长56厘米及重650克。它们的颈长及头细,喉咙没有羽毛。成鸟的头部及颈部是灰色的,身体及双翼都呈深橄榄褐色。下腹部是淡色至淡白色,尾巴黑色,有绿色光泽,尖端白色。它们的瞳孔褐色,喙黑色。眼眶皮肤及双脚是深灰色的。
生活习性
小灰头稚冠雉属于鸟纲、鸡形目、与雉类的习性相似,体形纤细,颈、腿、尾均十分细长。栖息于森林、灌木丛或其他浓密植物的植被中,常结成小群在地面活动,于树枝间觅食浆果、嫩芽和树叶。黎明和黄昏时,常一起发出粗厉的叫声,英文俗名因此而得。成群栖宿于植丛中,幼鸟振翼爬向亲鸟,然后钻入亲鸟的鸟翼下。
小灰头稚冠雉一般以15只群居,遇到威胁时会逃跑或在树丛间跳动。它们会在树上或地上吃果实、种子、叶子及花朵。一般会在雨季繁殖,每次会生2-4颗蛋,蛋表面粗糙,呈白色至奶白色。
小灰头稚冠雉的巢是以树枝及植物纤维组成,并以叶子包围,形成扁平的巢,位于树冠中稠密的枝叶间。
分布范围
从得克萨斯州瑞欧格兰山谷(Rio Grande Valley)丛林至哥斯达黎加的最北部,以及墨西哥近太平洋的低地丛林至尼加拉瓜北部。
保育
现时约有50-500万只小灰头稚冠雉。它们并未受到威胁。在洪都拉斯Útila岛的亚种O. v. deschauenseei有时会被认为已经灭绝,但最近发现它们仍然生存。
分类
在墨西哥南部至哥斯达黎加的白腹稚冠雉以往被认为是纯色小冠雉的亚种,但现已确认是独立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