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刀鱼
七星刀鱼(拉丁学名:Chitala chitala;英文名:Clown knifefish),又名弓背鱼、鲍孔驼背鱼、花刀鱼、东洋刀、七星飞刀,是一种喜流水性淡水鱼类,属于弓背鱼科、铠甲弓背鱼属。地理分布范围覆盖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及部分岛屿地区。
七星刀鱼体长400-600毫米,体色灰黑。该鱼前半身宽厚,尾部尖小;体中部到尾柄方向有7~10个泛着黄光的黑色圆斑,前后排列规则。七星刀鱼体侧斑点数目不定,因生长期不同而有所增减。幼鱼期体表并无黑色的斑点,只有10~15条淡淡的斜纹,成鱼后才变为黑色的斑点。七星刀鱼没有鱼鳞,背鳍很小,背部弯似一半圆形的弧线。臀鳍发达,与尾鳍连在一起,其长度约占鱼体的4/5,鳍条宽度相等,犹如长长的刀刃,七星刀由此而得名。七星刀鱼嘴里有细小的牙齿,还有辅助呼吸器官——气囊。雌雄鱼不易区分,性腺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肥满,雄鱼腹部窄瘦。七星刀鱼饵料有小杂鱼、小虾、肉块等,属夜行性鱼类,喜在夜间活动及摄食,但不可与小型鱼类混养,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七星刀鱼兼具食用与观赏价值。其肉质鲜美但布满细刺,市场需求旺盛,该物种在印度的捕获量正急剧减少。为满足食用需求,现已成功实现人工繁育。2010年,七星刀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
分类
七星刀鱼,体两侧有椭圆形黑斑,由此得名。属名Chitala源自孟加拉国地方俗名;种加词chitala指模式产地为孟加拉与比哈尔(Behar)的河流(今印度西孟加拉邦与比哈尔邦)。
七星刀鱼隶属于属于弓背鱼科、铠甲弓背鱼属。Hamilton(1822年)首次于孟加拉和比哈尔地区描述了七星刀鱼(Mystus chitala),后由Jayaram(1981年)将其分类地位调整为铠甲弓背鱼属成员。铠甲弓背鱼属共有6种,分别为白氏铠甲弓背鱼(Chitala blanci)、印尼羽鳃鲈(Chitala borneensis)、七星刀鱼(Chitala chitala)、Chitala hypselonotus、大眼铠甲弓背鱼(Chitala lopis)、饰妆铠甲弓背鱼(Chitala ornata)。
特征
七星刀鱼为中大型淡水鱼类。体长400-600毫米,体重500-1500克。最大的个体体长可达900毫米。体延长,甚侧扁背部隆起,尾部细且侧扁。无须。前颌骨、上颌骨、犁骨腭骨和舌均具小齿。鳔长形,为蜂窝状,能充气代替鳃行呼吸作用。体被细小圆鳞。背鳍和腹鳍短小。胸鳍位低。臀鳍很长,与尾鳍相连。体灰暗色,背部黑色、通常在臀鳍上方的体侧处具3-10个圆形黑色斑,偶无斑或只具1-2个圆形黑色斑。
分布
分布范围
七星刀鱼的地理分布范围覆盖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及部分岛屿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加里曼丹岛、爪哇、苏门答腊岛、老挝、斯里兰卡、尼泊尔、马来半岛、缅甸、巴基斯坦、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地。
栖息环境
七星刀鱼为淡水底栖鱼类,成体主要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淡水河流、湖泊、牛轭湖(beels)、冲沟(nullahs),以及人工水体如水库、运河与池塘等清澈水域。
习性
七星刀鱼具有集群习性,因此在分布区域内易被捕捞。该物种具备兼性空气呼吸能力,可适应低氧水域环境;适应pH值为6.0-8.0(弱酸性至弱碱性);水体硬度在5-19dH(中等软水至硬水);适宜水温为24-28°C(热带性物种)。食性以肉食性及昆虫食性为主,兼食甲壳亚门及浮游生物,偶见同类相残现象。七星刀鱼在同类中攻击性最强,雄性争斗可致严重外伤,行动缓慢。晨昏时段活跃,夜间摄食行为显著。
生长繁殖
繁殖
七星刀鱼雌雄鱼不易区分,性腺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肥满,雄鱼腹部窄瘦。每年5月至8月为七星刀鱼的繁殖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产卵模式。雌鱼通常将卵产在木桩或树桩表面、水草编织浮巢肉或岩石表面,雄鱼通过尾部摆动为卵提供氧气并清除沉积物,同时抵御小型鲇形目等捕食者。繁殖期间雌鱼不参与护卵。
生长
七星刀鱼生长速度快。
人工养殖
七星刀鱼属卵生鱼类,产卵箱应种植水草或放置表面光滑的卵石。人工繁殖时给其注射催产激素,可以获得满意的繁殖效果。
水体要求
最小水体150升,需设置岩石、沉木等隐蔽物以减少争斗压力。避免尖锐装饰物,防止受惊冲撞导致咽喉韧带撕裂(常见致命伤)。
投喂策略
首选活饵为底栖无脊椎动物、蝌蚪、小型鱼类。驯食静态食物可以逐步过渡至切块肉类、牛心、鱿鱼等。该物种咽喉韧带脆弱,易因争斗、惊吓或吞咽过大食物而撕裂,需特别关注饲养密度与投喂方式。
健康管理
要定期监测水质(pH6.0-8.0,水温24-28°C,硬度为5-19dH)。低水温可导致此鱼发毛霉,迅速死亡。最低光照度为3000勒左右。减少环境突变刺激,降低应激反应风险。
保护
2010年,七星刀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七星刀鱼种群数量减少主要原因为水体污染(工业/农业排放)与过度捕捞(高经济价值驱动)。其种群衰退速率近30%,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及尼泊尔核心分布区衰退现象显著。印度部分地区已开展该物种的人工繁育项目,旨在提供食用鱼类资源。
用途
食用
七星刀鱼体长可达122厘米,但市场上常见的个体约为26厘米。在印度地区的沼泽水域,通过围网捕捞可捕获大量此类鱼种。其肉质鲜美但布满细刺,市场需求旺盛。该物种在印度的捕获量正急剧减少。为满足食用需求,现已成功实现人工繁育。
观赏
七星刀鱼体型较大,是一种观赏鱼,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身上的七个黑色斑点,排列很好看,七点是最规范的,但也有多于或少于七个点的。这并不影响它的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
Chitala chitala (Hamilton, 1822).fishbase.2025-04-13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occurrence of Chitala chitala (Hamilton-Buchanan, 1822) in Tripura.fisheriesjournal.2025-04-13
Chitala chitala.iucnredlist.2025-04-13
鲍孔驼背鱼 Notopterus chitala.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5-04-13
GROWTH COEFFICIENT AND FECUNDITY OFCHITALA CHITALA (OSTEOGLOSSIFORMES: NOTOPTERIDAE) FROM THE RIVER RAVI, PAKISTAN.thejaps.2025-04-13
科普问答|“夜行鱼”——七星刀鱼.微信公众平台.2025-04-13
genus Chitala.fishbase.2025-04-13
Индийский нож - Notopterus chitala (Hamilton, 1822).zootaganrog.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