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
是国内第一份以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为主旨并持续出版的学术刊物。该刊创办于1995年,由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亲任主编10余年,199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以后成为该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辑刊。
《国际汉学》介绍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汉学或中国学的研究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路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作为汉学与中国学介绍与研究专门园地的汉学与中国学的多种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便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国际汉学》是国内第一份以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为主旨并持续出版的学术刊物。该刊创办于1995年,由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亲任主编10余年,199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以后成为该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辑刊。自2008年起,在任老的支持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接任了主编之职。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刊路线,及时反映中国文化和人文学术在世界各国研究的进展,并积极推动中国国内学术界与世界汉学界对话,从而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很高的评价,已成为了国内学术界海外汉学或中国学研究的最有影响的学术阵地之一。国外多家重要的汉学刊物多次提到《国际汉学》并转载该刊稿件的观点。国外汉学家称之为“汉学家的学术园地”,国内学者赞之为“中国文化和人文学术走向世界的桥梁”。
《国际汉学》旨在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和“国学”展开良性互动,为海内外汉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目前,《国际汉学》为半年刊,分别在春、秋两季(6月和12月)出版,国际标准B5开本,35万字篇幅,现已出版24辑。除第一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外,其余各辑均由大象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该刊的主要栏目有:汉学一家言、汉学家访谈录、西方早期汉学研究、国别汉学史研究、国学与汉学、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接受、中国典籍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汉学新书评介、汉学机构与动态介绍等。
十余年来,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合作出版国际汉学研究书系数十种,其中重点图书的重要章节常在《国际汉学》先期刊出,以广大读者。在本刊的发展历程中,曾有大量的著名学者为之撰稿,如季献林、徐梵澄、庞朴、陈原、汤一介、乐黛云、李学勤、严绍璗等学术前辈。然而,尽管如此,本刊在约稿与处理来稿时,在坚持纯学术路线的宗旨下,力争做到热情邀请本领域的著名学者撰稿与重视年轻学者的扎实研究两不偏颇。
基本信息
《国际汉学》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综合性核心学术集刊,由已故著名学者任继愈1995年创办。其宗旨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和“国学”展开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一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作者:张西平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现为半年刊,每年出版二期。
主要信息
《国际汉学》将于2013年进行改版,篇幅由每期305页调整至每期250页。《国际汉学》将增设栏目“批评的中国学”、“汉学与国学”、“欧美藏中国文献”、“世界的中国形象”等。在具体内容上,一方面,将增加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另一方面,将增加一些比较文化研究内容。
《国际汉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办,其宗旨在于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文化研究的视阈。此外,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份以研究海外汉学(中国学)为主旨并持续出版的学术集刊,《国际汉学》已被收录为CSSCI 2012—2013来源集刊。本年度收录为CSSCI来源的集刊共有120余种,其中《国际汉学》是唯一一种研究海外汉学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