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降噪耳机

降噪耳机

降噪耳机是指通过物理或者电子手段达到消除噪音的目的的一种耳机。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博士 ( Bosc)推出了首款降噪耳机,降噪耳机的设计初衷是为飞行员所准备的,降低飞机发动机噪音有利于信息便捷准确的传达,甚至对于他们的休息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具备降噪功能的耳机,在耳机内部设有一个小巧的拾音器检测外界传来的低频噪音,再传输至音频信号处理电路。其后,信号处理电路会产生一个相位与其相反的低频信号传输给扬声器,扬声器发出相反的声音,从而抵消外界的噪音。降噪耳机可分为被动式降噪和主动式降噪两种。主动降噪耳机用电子设备对周围的噪音进行收集和处理,由于整个降噪过程是一个运算的过程,对耳机的音质是肯定会发生影响的。被动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与主动降噪利用咪头、电子滤波器、喇叭产生反相信号和外界噪声相互抵消不同,被动降噪是利用耳机结构体阻隔声传播,进而减小到达人耳的噪声。

降噪耳机发展迅速,截止2021年,中国降噪耳机生产厂家已有300家左右,2019年中国国内降噪耳机产值达到将近214亿,同比增长了73.58%,占到了耳机行业总产值的30.9%。

发展历程

降噪耳机并非为民用设计,而是用于特种行业的,为常年工作在巨大噪声环境下的人们而设计。降噪耳机是一种通过内置的算法来达到消除外界噪音的耳机,跟普通耳机来说本质上无异,只是功能上略有差别。

相关研究

传统的有源降噪耳机控制器的设计可追溯到1953年Olson和May 提出的电子吸声器”以及1986年 Wheeler对驾驶室内有源降噪性能的研究。他们都基于传统的频域补偿方法设计控制器。1997年,Bai 和 Lee提出了将控制理论应用到模拟有源控制器的设计上。通过选用合适的权函数,稳健控制方法可在传递函数不确定的情况下依然有最优的控制效果和稳定性。2001年,Yu和Hu直接将实验数据用于有源降噪耳机的设计。

2002年,Cartes 等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来优化有源降噪耳机的稳定性和性能。这种设计方法的降噪性能和系统的稳定性都很好,但算法基于李亚普洛夫稳定性原理,复杂而难于应用。2007年,Bai 和Lin做了结合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和3D音效来提高耳机音质的研究。

2007年,赵剑等研究了固定反馈控制器和自适应滤波器相结合的复合型有源降噪耳机。固定系数的滤波器除了能降低宽带噪声,还减少次级通道的不确定性,使自适应算法稳定收敛。2010年,肖生等将虚拟传声器方法应用于有源降噪耳机中,提高了耳道口的窄带噪声降噪量。通过引入固定反馈控制盒设计刺激通道的方法,解决了算法在耳机佩戴方式变化时不稳定的问题。

产品发展

博士 ( Bosc)公司由美国工程学教授Amar G. Bose于 1964年创立)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处于降噪耳机技术的领先地位,1978年其创建人Amar Bose博士在飞往欧洲的飞机上,发现飞机引擎的噪声影响了他听音乐。此后大概10年,博士 ( Bosc)推出了首款主动降噪耳机,这种耳机采用主动噪声控制,不同于一般耳机的被动隔声。

1979年,索尼推出的Walkman随身听把耳机从室内带到了户外。这是全球第一款便携式随身听设备,耳机从家用产品变成了个人便携式产品。它解除了人们听音乐的场景限制。其后二十年,Walkman成为移动场景播放设备的统治者。戴上耳机意味着时尚,意味着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不受打扰的私人空间。

1989年,博士 ( Bosc)推出全频噪音消除技术的耳机产品,主要对象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特点是既保护听力,又能够提供更好的音质。采用博士 ( Bosc)专利的主动降噪技术和TriPort声学结构,可在消除低频的同时,通过TriPort技术补偿低音效果,其设计充电电池模式,必须有电才可以启动。

日本铁三角(Audio Technica)公司于在2007年推出了首款主动式降噪耳机ATH-ANC7,采用名为‘QuictPoint”的有源反向降噪技术,在高噪音的环境内提供一个舒适的聆听空间。方法是在耳机两边的耳罩上分别设有一个微型拾音器,接收到环境噪音后,通过内部的对冲电路来降低噪声,同时也可以不使用电池,选择无源模式当一般耳机使用。

工作原理

主动降噪的工作原理

主动降噪耳机,由于具有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对周围的噪音进行收集和处理,所以降噪效果明显好于被动降噪耳机。不过,由于整个降噪过程是一个运算的过程,对耳机的音质是肯定会发生影响的,这是因为主动降噪耳机必须有电源供给,就算是有部分产品可以脱离电源独立使用,那么音质有可能变得更加糟糕。

被动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

与主动降噪利用咪头、电子滤波器、喇叭产生反相信号和外界噪声相互抵消不同,被动降噪是利用耳机结构体阻隔声传播,进而减小到达人耳的噪声。受限于延时等物理因素制约,目前在耳机上使用的主动降噪技术主要衰减低频噪声,起作用的频段一般在1 kHz以下,更高频的噪声需要依赖耳机的被动降噪进行衰减。配合主动降噪,合理设计耳机的被动降噪特性,可以使耳机对不同频段的噪声都能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处于各种各样噪声环境下的人们的听力。

分类

降噪耳机可分为被动式降噪和主动式降噪两种。

主动式降噪耳机

除使用隔音材料,耳机内部还设有音频处理电路,可对部分低频信号进行消减,因此降噪效果比被动式降噪耳机要好。不过,此类耳机通常需用电池才能启动主动降噪功能。

Bose QuietComfort 30;继qc20之后最新一代qc30,降噪上的提升更加人性化,安全,拥有三档自适应调节降噪,在日常的办公室场景下,行人马路,地铁等户外环境常生的噪音都能绝大部分被消除,同时搭载着双麦克风的消噪系统,绝大部分地方都可以保证通话清晰。声音素质的话,各频均匀但不突出,面对杂食性用户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在发烧圈内不算好但也不差。

dyplay ANC 30 主动降噪蓝牙耳机:ANC 30属于典型的蓝牙脖颈式耳机,所以在设计上也符合脖颈式耳机的主流样式。主要采用前馈式降噪,降噪效果确实能够减轻周围的噪音干扰,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会更加沉浸。尤其推荐在班车上、地铁和公交上开启降噪功能,耳机在音质表现上,三频均衡,低音柔/中音准/高音稳。声音呈现高质量和高解析力。

华为FreeBuds 4;业界首款采用双麦克风混合降噪技术的半入耳式耳机。在降噪算法上,华为FreeBuds 4无线耳机在业界首次实现了在半入耳耳机中搭载了人耳自适应降噪(AEM)技术——用户在开启降噪时,耳机会自动检测使用者的耳型与佩戴条件,并从超过10种的降噪参数中,匹配最适合的降噪参数,这相当于为用户的耳朵定制一款专属降噪参数。

被动式降噪耳机

主要通过隔音材料阻挡噪音,对高频率声音非常有效,一般可降低噪音水平大约15~20dB。但缺点是由于使用了高密度隔音材料,耳机的重量较重且佩戴不舒服。

飞利浦SHE1405BK:线控式遥控器,8.6毫米制声学驱动器,可从推放列表切换到通话椭圆声管。采用被动式噪音隔离效果。

漫步者NB2蓝牙耳机:采用的是全新Hybrid复合数字降噪系统。rack Air+并不区分特定的主副耳机,任意一只都可以作为主耳机。

降噪耳机特点

被动降噪技术对高频信号隔绝效果很好,对中低频噪声降噪效果不好,而我们生活中的噪声大多是中低频段,因此被动降噪效果非常有限。目前降噪效果好的耳机一般都是混合型降噪,即同时利用主动降噪技术和被动降噪技术。被动降噪技术,主要是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来隔绝外界环境,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声。这种隔音效果完全是采用物理结构实现的,造价一般较为低廉。被动式降噪一般可使噪声降低大约为15~20 分贝。主动降噪不只是使用隔声材料,而是先通过内置的麦克风收集外界的噪声,再通过处理器分析,产生反相的声波抵消噪声,因此降噪效果比被动式耳机好。

无论是主动降噪还是被动降噪,两种耳机均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其缺点。被动降噪耳机,是通过耳机上的隔声材料或是特殊的结构,尽量隔绝噪声,典型产品有入耳式耳塞和全罩耳式耳机,这类产品由于过于严密的设计,长期佩戴会使耳朵胀疼,过大的声压甚至还会对听力造成影响。主动降噪耳机也存在缺点,比如需要使用电池供电;有些降噪耳机在低频噪声下会出现过载现象;应对快速变换的噪声可能失效(无法做出快速有效的噪声消除);引起另一种形式的“丝丝”声,使用环境有局限性(比如在马路上使用),有可能忽视了危险行驶的。

相关消息

2021年7月12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消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门针对主动降噪耳机进行了风险监测,监测中五成的降噪耳机降噪量不足,不仅无法有效保护听力,反而存在一定的听力损伤风险。

参考资料

降噪耳机真能降噪吗?这份“专家测评”给你答案.今日头条.2023-12-20

..2023-12-20

耳机:“听”出现代人对生活的态度.百家号.2023-12-20

那些专业降噪耳机品牌推荐.今日头条.2023-12-20

华为再推FreeBuds 4新品发布,开辟舒适降噪新赛道.今日头条.2023-12-21

飞利浦SHE1405BK被动降噪耳机.飞利浦官网.2023-12-23

599元的降噪耳机体验如何?漫步者TWS NB2上手体验.今日头条.2023-12-23

耳机一戴,谁都不爱!降噪耳机是怎么降噪的?.今日头条.2023-12-22

降噪耳机不能老戴着.今日头条.2023-12-22

降噪耳机真能降噪吗?这份“专家测评”给你答案.今日头条.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