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票利率
央票利率是指国家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过程中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所对应的票面利率。这种利率通过中央银行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以利率招标或价格招标方式进行确定。
简介
央票,全称为央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是由中央银行为了调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其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务凭证,本质上属于中央银行债券。
利率倒挂现象
央票作为一种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购买央票来获取利息收益。同时,在二级市场上,金融机构可以再次出售这些央票,从中赚取利差。然而,当前出现了二级市场央票利率高于一级市场的现象,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如果从中国人民银行购入央票后立即在二级市场出售,则可能会面临损失。央票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回笼资金、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等作用,并且也被视为提供市场基准利率的关键手段。通常情况下,当央票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收益率相当时,机构对央票的需求会保持稳定。但是,自2021年5月至6月以来,受到银行资金紧张的影响,央票二级市场收益率不断上升,导致一、二级市场利率出现倒挂。截至2021年11月26日,3个月、1年期和3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分别较二级市场低111个基点、68个基点和75个基点。这一利率倒挂现象使得一级市场认购热情降低,进而引发了不同期限央票发行量的减少。
参考资料
什么是央行票据?央行票据和国债有什么区别?|央行票据.新浪财经.2024-10-20
央行票据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金融新闻网.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