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文教村

文教村

文教村位于南海区里水镇里水镇的北部,东面与广州市白云区接壤,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974户,外来暂住人口800人。鱼塘面积1200亩。

基本数据

文教村位于里水镇的北部,东面与广州市白云区接壤,辖区总面积5.26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970多户、户籍人口3563多人、外来暂住人口550多人;村委会班子及工作人员18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9人,村民代表64人,下辖前锋、锋一、途一、力边、途四、联和、同裕、红二、兴联、金一、金联共11个村民小组。

文教村委会区域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东毗邻广州市广和大桥一桥相隔),北与佛山一环高速公路北延线路网相连;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2000亩、鱼塘面积1200亩,其中农田保护区面积占184亩。

近年来,文教村委会以创建“和谐文明村”为宗旨,大力发展村组两级经济,全面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新型文明、民主法治、健康卫生、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如今,凭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创新、不断进取,文教村组织建设完善有序,成绩喜人。

2001年被评为南海市妇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获“乌心番薯”品牌村称号;2003年获广东省卫生村称号、和顺镇团工作进步奖;2004年获南海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村委会、佛山市“一环”工程征地拆迁先进村委会称号、里水镇五四红旗团支部奖;2006年获南海区爱国卫生表彰单位、南海区无政策外出村(居)委会奖;2007年获广东省卫生村称号(佛山市A级);2008年获南海区无政策外出村(居)委会、里水镇维稳、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奖。

经济状况

2010年村的经济总收入为3376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106万元,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10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52元,人均股份分红约3000元。村的经济目前仍以农业为主,村内现有工业企业20家,规模都比较小,以五金、冲压、铸造等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为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出租原有的一些集体物业。现时大部分村民以从事农业种养为主,收入来源主要来自种养收入及集体股份分红。

组织建设

现村两委成员5人,其中党总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成员3人,村支委兼任村委会成员的有1人。班子平均年龄42.8岁,学历均达到高中(中专)水平。村党总支部现有正式党员86人,预备党员2人。党员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50岁以上40人,30岁以下的年青党员只有18人;高中、中专学历16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有14人。现村党组织设党总支部1个,在村民小组拟建立6个党小组。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41.00亩(其中:田21.00亩,地20.00亩),人均耕地0.11亩,主要种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拥有林地59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8.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7亩,主要种植柑橘等经济林果;无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亩,其他面积767.0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柑橘,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县内国外。2007年全村销售总收入65.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2%。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3.00万元,占总收入的41%;畜牧业收入66万元,占总收入的4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50头,肉牛1头);林业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1%;第二、三产业收入18.00万元,占总收入的12%;工资性收入15.00万元,占总收入的11.5%。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0元,农民收 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人(占劳动力的7%),在省内务工的有6人。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2.5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50万元,有固定资产0.8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路、通电、和电视、电话四通,没有路灯。有9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98户通电,有8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3%和8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0户(分别占总数的51 %和41%)。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 3.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农用运输车5,罗伯特·特雷勒5辆,摩托车36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00亩,有效灌溉率为7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5 亩。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98户,共乡村人口377人,其中男性198人,女性179人。其中农业人口367人,劳动力214人。该村以汗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6人,哈尼族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57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7%;享受低保10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小新寨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建水四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0公里,距离阳泉市第十四中学3.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8 人,其中小学生21人,中学生17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2.5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50万元,有固定资产0.8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内重大事项;集体财务收支情况。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9人,党员中男党员9 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饮水困难;农业技术科技含量低。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特色农业,扩大优质甜橙种植;大力发展畜牧业,发展劳务经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