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柳
四子柳(学名:Salix tetrasperma Roxb),又称印度柳,为金虎尾目、杨属的乔木,高可达10米余。老枝暗褐色,无毛,当年生枝有稀疏短柔毛或近无毛。芽狭卵形,先端急尖,无毛。蒴果较大,长可达1厘米,无毛。花期9-10月或1-4月,果期11-12月或5月。本种为热带地区常见的一种柳树,生长在潮湿沼泽地,雨季结束时落叶。叶形、大小、被毛疏密、雄蕊数目、子房形状及花柱长、短等特征,都有变化。Andersson和Roxburgh等人曾依据这些变化定了6个变种。据研究,这些变种的区别不明显,需进一步采集调查研究,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10米余。老枝暗褐色,无毛,当年生枝有稀疏短柔毛或近无毛。芽狭卵形,先端急尖,无毛。叶卵状至线状披针形,长6-16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绿色,无毛,有光泽,下面苍白色,有白粉,无毛,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1-1.5厘米,无毛;托叶偏卵形,有腺锯齿。
花叶后开放;雄花序长约10厘米,粗约6毫米,花序梗长1.5-2厘米,着生有2-3个两面生有稀疏伏柔毛小叶,轴密生短柔毛,雄蕊通常8,稀6或9;花丝中部以下有柔毛;花药卵球形,黄色;苞片椭圆形,先端尖或钝圆,两面密生灰白色柔毛;腺体2,常结合成多裂的假花盘;雌花序与雄花序等长或稍短;花序梗长约1厘米,着生有2-3小叶,轴密生灰白色短柔毛;子房具长柄(柄与子房等长或稍短)卵形,花柱短,先端2裂,柱头卵形,2圆裂;苞片同雄花;约与子房柄等长,仅有腹腺,约为柄长的1/5,稍抱柄。
蒴果较大,长可达1厘米,无毛。花期9-10月或1-4月,果期11-12月或5月。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西藏南部、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及广东省南部。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中南半岛各国和印度尼西亚。国内分布于新疆,江苏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西藏自治区。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河流边。一般生长于潮湿路边, 稻田边, 河谷溪边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