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食蚊鸟科

食蚊鸟科

食蚊鸟科(学名:Conopophagidae):属于鸟纲雀形目的小型鸟类。雌雄异色。喜食蚊,等昆虫。在地面筑碗状巢,产卵2枚。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亚马孙河和奥里诺科盆地、安第斯山脉东部和中部斜坡、大西洋森林及附近地区。

形态特征

食蚊鸟一些体形丰满,短尾和长脚的南美洲的森林草丛鸟。该科只有8种,小巧可爱,喜欢直立。体长在约12-19厘米之间,两性异形。虽然大多数物种之间差别很大,但雄性却有一点非常惊人的一致,除了冠食蚊鸟,其他种类的食蚊鸟在眼睛背后的位置都有一簇白色羽毛。食蚊鸟身体羽毛的颜色尤如整齐的板块,基本是由板栗色、褐色,黑色和灰色组成。

栖息环境

食蚊鸟大多数栖息于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盆地,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中部,沿大西洋的森林及邻近地区,巴拿马共和国哥斯达黎加。有些生活在巴西东部干旱地区和东南部的亚热带地区、灌木丛或更加开放的森林区。栖息在潮湿森林的林下,并在地面觅食,是生活在森林和竹林的林下鸟。有时在林下聚群,胆怯、安静。只有约清晨或黄昏时活跃,是最突出的黄昏鸟类之一,通常在白天不易发现其踪影。

生活习性

该科种类是树栖性食虫鸟类。始终出现在森林附近的地面上,通常在草地、树木、树干上的树枝和地面活动。很少上升到超过地面1.5米以上的高度,也很少旅行,绝大多时间在地面上跳跃觅食。“食蚊鸟”顾名思义是食虫的。该科成员大多采用两种方法觅食:一是在栖息地的森林树木上静候,直到发现猎物,然后冲到地上捕食,这种猎食方法速度很快,停留在树上和扑到地面的时间不会超过几秒钟。第二个方法是在树皮的裂隙、苔藓植物地衣和附生植物中觅食,主要食昆虫、蜘蛛目毛虫,昆虫的美国白灯蛾蚱蜢甲虫。有时也吃植物的果实、种子,甚至和蚁鸟一样追随移动的蚂蚁大军,以捕捉这些蚂蚁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共和国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巴哥岛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繁殖方式

食蚊鸟在地面营巢,国家体育场是由细根、树皮,地衣和植物纤维丝铺就。每巢产2至3枚卵。雌雄亲鸟双方共同承担建巢,孵卵和饲养早成雏的工作。孵化期为15-21天,哺育期19-23天。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下属种类

参考资料

Conophagidae.creagrus.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