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镶嵌艺术

镶嵌艺术

镶嵌艺术是一种将不同材质的小片嵌入物体表面,形成图案或图画的手艺。这些小片通常被浅浅地压低或放置在下陷的表面上。这种艺术不仅包括制作过程,还包括由此创作出的艺术品。

历史沿革

商代

镶嵌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商代。当时的铜器上有错金和错金嵌玉的装饰纹样,显示了早期的镶嵌技术。

工艺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镶嵌艺术不断发展,出现了专供王公贵族欣赏的镶嵌画。尽管这类作品相对稀少,但在皇家园林的长廊和某些建筑中,仍然可以看到使用卵石镶嵌的装饰面。镶嵌画的材料种类多样,包括天然彩石、卵石、贝壳、螺钿、宝石、玉石以及人工制造的玻璃料器、陶瓷、木材等。镶嵌技法也有多种,如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除了平面镶嵌,还可以在浮雕上进行镶嵌,从而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浮雕镶嵌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艺品的装饰。清代中期,还出现了在不同基底上镶嵌戏剧人物故事的技术,这对镶嵌工匠的颜色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代发展

当代中国艺术家开始重视并运用镶嵌艺术,将其融入到重要的建筑物室内室外的设计中。镶嵌画因其坚固耐用、不易褪色的特点,以及材料的质感和镶嵌工艺带来的视觉效果,展现出粗犷浑厚、色彩丰富的特点。

国际影响

镶嵌画起源于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苏美尔人是这项艺术的先驱者。由于其色彩真实持久、制作多样化以及题材广泛,镶嵌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公元1-4世纪,镶嵌画在罗马帝国及其后继国东罗马帝国达到了高峰。意大利庞培古城出土的《伊苏之战》、拜占庭时期伊斯坦布尔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佐伊皇帝像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作品。随着罗马人的传播,镶嵌画传遍世界各地,各国艺术家结合民族特色,推动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现代世界的镶嵌画以其宏大规模和创新技术而闻名,如墨西哥俄罗斯德国等地的作品。从平面镶嵌到浮雕上的二次镶嵌,扩展了镶嵌艺术的表现形式。

技术特点

镶嵌画的材料来源丰富,包括天然彩石、卵石、贝壳、螺钿、宝石、玉石以及人造的玻璃料器、陶瓷、有机玻璃、金属和木材等。镶嵌方法有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多种。除了平面镶嵌,也可以在浮雕上进行镶嵌,以增强壁画的力量。片材的拼接可以采用规则或非规则的方式。镶嵌细工在颜色运用方面要求极高,因为每个色域都是由无数个色彩点组成,每块片材代表着特定的色调。因此,镶嵌时每种颜色都需要经过仔细的选择。优秀的镶嵌细工艺术家能够利用互补色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效果。镶嵌画具有其他壁画所不具备的坚固、耐潮、耐晒且不会褪色的优势,硬质片材的质感和量感能够通过镶嵌工艺展现出来,使得镶嵌画在色彩、质地和体量感上显得粗犷厚重,色彩缤纷。

参考资料

7大珠宝镶嵌工艺,看你知道哪一个?.新疆观赏石协会网 .2024-08-09

传统家具上常见的镶嵌工艺,你知道几种?.搜狐网.2024-08-09

马赛克艺术的镶嵌之美.中国青年网.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