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缪勒

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缪勒

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缪勒(Friedrich Max Müller,1823年12月6日-1900年10月28日),生于德意志邦联德绍,是一位德国文字学家和东方学家,专长于印度学。他在印度研究与宗教比较等学科领域有重要贡献,领导翻译的《东方圣典》(Sacred Books of the East)是维多利亚时代学术的重要作品。缪勒的理论认为,吠陀时期的文化代表着自然崇拜的一种形式,神话将观念转型成各种存在物和故事。日本梵语学家和佛学家南条文雄高楠顺次郎都出其门下。

人物生平

缪勒的父亲是德国浪漫派诗人,他在缪勒四岁时去世,由母亲抚养成人。1841年,缪勒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从布罗克豪斯研究梵文。后在博普指导下攻读语言学,又在柏林师从谢林研究哲学一年。

缪勒对神奇的东方世界充满兴趣,早年在柏林大学学习,以后又在巴黎大学随东方学家欧仁·布尔诺夫研究梵文和佛学。1845年开始研究波斯古经《阿维斯陀》。1847年去英国定居,任牛津大学教授,专门从事印度宗教和哲学等研究工作,校勘、翻译和出版佛典。他对印度宗教、神话、哲学、语言等都有比较广博和深湛的研究,1870年在皇家学院作系列演讲,第一次提出“宗教学”概念。

晚年继续撰写有关印度宗教的著作,并积极赞助东方文献手稿及铭文的研究,把西方对宗教的研究扩大到基督教范围以外,被视为19世纪兴起的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和比较神话学的创建人之一。

著作

缪勒的主要著译有《佛教及佛教巡礼者》《古代梵文文学史》《梵文文法入津》《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吠檀多哲学》《印度六派哲学》;还主编《东方圣书》51卷(1875年以后)。在南条文雄和竺原研寿等协助下校勘、翻译和出版了佛教文献《阿弥陀经》(梵语1881,英译1894)、《无量寿经》(梵文1883,英译1894)、《金刚般若经》(梵文1881,英译1894)、《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1884,英译1894)、《佛顶尊胜陀罗尼经》(1884)、《法集经》(1884)等。

参考资料